對人生迷惘是浪費時間?試着擁抱待在「之間」的自己

▲請讓自己擁抱這些未知和不確定性,好好傾聽內心訊息。(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留佩萱/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博士。

最近我看了許多關於埃及阿布辛神殿搬遷的文獻和影片。西元1964年,位於埃及南端的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展開了一場浩大搬遷工程,這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巨大神殿,供奉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而在1960年左右,當時因爲納瑟湖水位不斷高漲,埃及政府意識到如果不將這座神殿移走,它就會被水淹沒,於是決定要把神殿移到較高較遠處。

在觀看神殿搬遷的紀錄影片時,我內心非常佩服這個搬遷過程──原址神殿被拆解成不同小區塊,一塊塊被搬移。神殿裡重要的部分被運送到新址、不需要的部分被遺棄,然後在新址重建時,工程團隊需要搭建新的支架來支撐和重組這個神殿,小心翼翼地把神殿拼湊回來。

人生的成長與心理復原,就像是阿布辛貝神殿遷移的過程一樣──爲了改變與復原,你必須要讓「舊的自我」瓦解碎裂,然後攜帶走重要的部分、捨棄不需要的部分,才能慢慢建立起「新的自我」。

阿布辛貝神殿從舊址遷移到新址,這個過程總共耗時四年,有整個工程團隊詳細縝密的規劃。但人生的從「舊」到「新」卻無法像這樣事先規劃好,離開舊的自我後、找到新的自我前,中間那個「之間」(“in-between")階段,常常充滿迷失、未知、與恐懼。

在諮商室中,我也有許多個案正處在「之間」,艾拉就是其中之一。

改變不僅是擁抱新事物 還要願意放下舊事物

大學四年級的艾拉,在最後一個學期來到諮商室。面對幾個月後即將畢業,艾拉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除了畢業的焦慮外,艾拉不久前也和從高中就開始交往的男朋友分手。大學畢業這個人生階段轉換本來就會讓人不知所措,再加上交往許久的戀情結束,艾拉頓時間失去許多身分和自我認同──學生身分、女友身分、以前總有一位安心的人可以讓她倚靠、她的室友和好朋友們也即將在畢業後各奔東西

不管是任何改變或失去,你可能會發現,就像艾拉一樣,在經歷改變後,以前的那個「你」也跟着消失了。艾拉失去了本來的自我,但又還沒發展出新的自我。在這個「之間」,艾拉發現她「誰也不是」,她的世界充滿混亂、迷失、與未知。如同阿布辛貝神殿被拆解,艾拉舊的自我也瓦解碎裂了。

人生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會不斷改變。當然,有些是預期的改變像是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結婚生子;而有些是生命中毫無預期的驟變,像是失去親人伴侶、遭遇災難或疾病、戀情婚姻被背叛。不管是計劃好的或是被迫改變,每一種改變都伴隨着失去,你可能失去某些關係、某些身份、或是某些自我認同。

▲「之間」是成長與改變的必經階段,但卻不太被這個社會所支持。(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面對這些舊自我的消失,艾拉感到恐懼和悲傷,她很希望可以和前男友複合,就算那段關係讓她不快樂、已經不再合適,但至少舊的樣貌和身份讓她感到熟悉、充滿安全感

面對改變,似乎沒有隨着年紀成長變得比較容易,反而恰恰相反。如果你去觀察嬰幼兒成長,孩子們不斷往下一個成長階段前進──從爬行、站立、到走步,從牙牙學語、學會幾個單詞、到講出一個句子。每進入到下個階段,就需要捨棄一些舊有階段的自我,而大部分的孩子,似乎都毫不猶豫地不斷往前進。

但對於成年人來說,要放掉舊有的身分或關係卻困難多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經營建立這些自我,這些舊的自我認同和關係太熟悉,讓許多人緊緊抓着不願意放手。有一句諺語叫做「老狗耍不出新把戲」,但或許不是老狗無法學新的戲法,而是那些舊的把戲太難放手捨棄了。

阿布辛貝神殿從舊址搬遷到新址,需要先被拆解、移走要保留的神殿部分、捨棄那些不需要的部分。在艾拉舊的自我瓦解後,她也需要決定:哪些部分要被帶走?哪些部分要被捨棄?

攜帶着想保留的部分,艾拉必須要踏入「之間」這個階段,然後開始慢慢建立新的自我。

成長,需要讓自己能夠待在「之間」

我常常用「在湖中划船」來和個案比喻這個「之間」(in between)階段:你離開了那個熟悉的岸、劃到了湖中央,這時候的你已經看不見出發的岸、卻也還看不到另一端的岸。在一望無際的湖水中,你覺得自己迷失了、充滿未知、熟悉的人事物已消失、現在一切都很陌生,你覺得很恐懼、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裡前進、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多數的人都不喜歡改變,因爲一旦改變了就要進入「之間」。

曾經,我也很不喜歡改變,我喜歡把每一件事情都事先規劃好,然後期望人生就按照我規劃的所展開、一切都在我的預期和掌控內。但可惜的是,人生並不是這樣運作,一年多前,突然其來的改變把我本來計劃好的人生打亂,我就像瞬間被丟入湖中央,那個舊的自我消失碎裂了,失去了那些舊的關係、身份、和自我認同,我感到很迷失、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接下來要往哪裡去。

▲每一種改變都伴隨着失去,你可能失去某些關係、某些身份、或是某些自我認同。(圖/pixabay)

我來到了這個「哪裡都不是」的「之間」──這個我很不喜歡的地方。對我來說,待在「之間」一點都不有趣、有時候還很令人感到恐懼。在這裡,你可能發現你誰也不是;你必須要讓自己和未知、迷失、不確定共處;你要同時能夠一手握着某些舊的自我、另一手握着那些慢慢長出來的新自我;你要信任這個「之間」階段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蓋好新的自我;你要保有信念,當你繼續前進繼續劃,你總有一天會抵達另一端新的岸。

阿布辛貝神殿的遷移總共耗時四年時間,也就是說,有四年多,阿布辛貝神殿沒有完整的待在舊址或新址,而是處在這個什麼都不是的「之間」。同樣的,從舊的自我到新的自我,你必須要能夠讓自己待在「之間」。

當然,有時候「之間」太讓人恐懼和迷惘,讓你想轉身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回到枯死的關係、沒有熱忱工作或生活樣貌,因爲這些身分很熟悉、讓你覺得很安全。改變不僅僅是接觸新事物,還有願意放下與捨棄某些部分的舊自我。每一種成長都需要你願意進入「之間」,你要願意離開舊的岸,纔有機會抵達新的地方。

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成長

阿布辛貝神殿的遷移總共耗時四年,是由好幾個國家、總共兩千多名工程師的共同合作,纔有辦法完成這樣的古蹟保存遷移。同樣的,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成長,人需要人,我們都需要彼此的支持和倚靠。

尤其當你處在充滿未知和迷惘的「之間」,你更需要身邊有人可以支撐着你──這些人可以是你的治療師、支持你的家人伴侶或朋友。有這些人支撐住你,你才能夠站穩腳步,重新拾起那些破碎的舊自我、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和情緒、去發掘自己想要什麼、哪些重要、決定哪些要帶走、哪些要捨棄、然後慢慢拼起新的自我。

「之間」是成長與改變的必經階段,但卻不太被這個社會所支持。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一定要知道接下來要幹嘛、不能夠迷惘或浪費時間,於是許多人用忙碌或工作來填滿時間,而不是讓自己好好待在「之間」,面對未知與迷失。

生命不是走直線,不是你走到了一個「新的點」後就展開新的階段,事實上,每一個新的開始都是「之間」。

如果你現在正處在「之間」,那麼,恭喜你,請讓自己擁抱這些未知和不確定性,好好傾聽內心的訊息,然後繼續走、繼續前進,你會抵達下一個階段。

熱門文章》

►我們一定要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他們其實不想死,只是需要「對的人」的陪伴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留佩萱「ABOUT COUNSELING」部落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