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無效 賴應推地上權宅
囤房稅2.0新制7月上路,財政部正式預告相關子法,公佈「稅率基準」及「現值基準」並簡化稅率級距分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配合囤房稅2.0七月上路,財政部日前預告相關子法。囤房稅2.0系行政院配合賴準總統住宅政策,最高稅率爲四點八%,來彰顯賴打房居住正義,但對炒房者還是輕稅,稍微影響一些投資報酬,囤房房東仍可藉由包租代管途徑來節稅或規避,又會讓囤房稅抑制炒房效果打折。
賴準總統的住宅百萬戶政策,僅是蔡總統政策的擴充版,把包租代管加碼爲廿五萬戶,興建社會住宅加碼爲廿五萬戶,房租補貼加碼爲五十萬戶,並無法解決居住正義問題。賴的撒錢住宅政策比蔡撒得更兇,無視政府舉債與債留子孫問題,從內政部公佈二○二三年第二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全臺房貸負擔率四成二,房價所得比九點八二倍,等於民衆若要買房,需將近十年不吃不喝。臺灣民衆尤其是年輕族羣爲何躺平沒有鬥志,原因就是無恆產則無恆心。
蔡與賴的住宅政策過度強調社會住宅政策,社會住宅是隻租不賣,僅滿足少數中低收入的居住需求,對多數租屋者而言,社會住宅數量杯水車薪,同時沒有像馬政府時代的合宜住宅可購買,對想買合理價位住宅、面對高房價卻又沒資格租社會住宅的民衆,真的是情何以堪。
住宅供應本是住宅政策重要一環,臺灣從李登輝推出短暫「六萬元一坪」國宅後就全面棄守,整個住宅供應完全交由建商負責,政府只負責撒錢提供低利貸款與補貼利息;房價由建商掌控,完全吃定購屋者,這也是房價不斷飆漲主因之一。
民衆買不起住宅另一原因是政府不斷標售公有土地,包括市地重劃的抵費地與區段徵收地抵價地,這些由政府掌控的公有土地若用來請建商來代建國民住宅或合宜住宅,其賣價會比建商標到土地再興建住宅的少上許多。政府一味賣地,地價就一次又一次創新高。有人說高房價元兇是政府,其實也有道理。
民衆買不起住宅還有一個原因是炒房。投資房地產的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高,根本原因在陳水扁時代修正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條及土地稅法第卅三條,將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讓土地增值漲價歸私,這就是讓有資金的人忙着炒房的元兇。從財政部統計資料可知從二○○二至二○二○年的土地增值稅總共稽徵一兆四五二○億元,由於減半徵收等同國家少了一兆四五二○億元,流入建商與炒客口袋中,導致臺灣所得分配惡化,多數民衆面對高房價大嘆居不易、買不起。
盼望賴準總統可參採侯友宜興建地上權宅爲政府提供平價住宅的政策,讓民衆可以買到平價住宅,一如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