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吃蔬果仍便秘?醫:缺乏的其實不是纖維或水分!

飲食西化,許多人排便不順,即使天天五蔬果、吞益生菌,仍難擺脫便秘困擾,尤其中、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又少運動,更常便秘,相關門診病患日增,許多中老年人因西藥治療長期沒改善,改找中醫協助。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印正建議,有這種困擾的人,多留意排便狀況、大便形狀,「寒熱不同」體質要用不同方法來面對,尤其要懂得「正確喝水」。雖然觀察自身狀況可以推測體質寒熱,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診察、對症治療,纔是上策。

安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印正建議多留意排便,體質「寒熱不同」,調養方法也不同。 圖/曾印正提供

他說,門診常見患者抱怨便秘,就算吃很多蔬菜水果,或加上益生菌、多喝水,還是無法順暢,有人總要拖上3到4天,甚至要使用軟便劑、塞甘油球才能排便,苦不堪言。

曾印正說,這類型病患通常不是缺乏纖維或水分,而是腸胃「因寒溼冰鎮」影響蠕動能力,常見現以下3種大便類型:

1.大便前一小段硬,後段呈條狀偏軟,最後偏糊狀。

2.大便會分成一段一段,形似小段香腸,便質不硬。

3.大便長條狀如同擠牙膏,上廁所往往要花好幾分鐘。

他說,胃腸受寒、溼、氣虛影響,腹部溫度常比掌心冷,冬天氣溫低可能便秘更誇張;虛挾寒溼身子若吃下更多生冷蔬果,寒勢進逼會使病情惡化。

安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曾印正建議多留意排便,體質「寒熱不同」調養方法也不同。 圖/曾印正提供

另一種體質患者,便便如同羊大便般「粒粒皆分明」,中醫師描述這種排便叫「燥屎」,這類病患腹部皮膚溫度會比手掌心高溫,也就是「腸胃偏熱」,就建議適量增加蔬果改善。

曾印正指出,如體質偏虛寒溼,建議飲食吃溫熟食,未烹煮食物如水果、泡菜、生菜和生魚片應少食,烹煮過程可加姜、薑黃,維持食物偏溫性;但也勿過度煎炸,以免產生太多自由基傷害身體。

喝水也有訣竅,曾印正提醒,要一口接一口慢慢喝,不要一次一大杯,也不建議清晨空腹就灌一大杯水;太多水分一次進到胃腸,超過消化系統能處理的水量,多出的水分無法被身體利用,反而堆積在體內產生溼氣。

正確調養可改善長久便秘困擾,曾印正表示,不要道聽塗說或聽電臺鼓吹就買成藥吃,便秘狀況持續超過3天建議找醫師幫忙,一般症狀2到3周治療就可能明顯改善。

他說,生活習慣影響大,很多人習慣沒改,治療效果就有限;不良習慣持續半年以上,往往要配合飲食模式調整;喝水水量人人不同,常要看環境,腸胃不好的人不建議飯前先喝湯;飲食喝水的大原則「就是少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