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餘水田轉種進口作物 運輸航程、成本、碳排均減少
農糧署表示,國內目前逐漸將多餘水田轉種其他進口作物,一方面運輸航程、成本、碳排均減少外,也讓國人吃到最健康有機的食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竹北市農會今(4)日在臺北花博園區的北區農民行銷專區活動推廣種植的黑豆作物,農糧署表示,國內目前逐漸將多餘水田轉種其他進口作物,一方面運輸航程、成本、碳排均減少外,也讓國人吃到最健康有機的食材。
農糧署署長鬍忠一表示,臺灣逐漸有許多水田轉種豆類作物,例如黑豆等,根據國人的消費統計,稻米生產24萬公頃就足夠應付所需,然而國內現在稻田種植面積爲27萬公頃,因此目標在最短時間內將多出的3萬公頃轉種其他作物來取代國人生活所需卻又依賴進口的農產品,例如大豆、黑豆及玉米等。
胡忠一指出,大豆,包含黃豆、綠豆及紅豆,均以國內休耕田及多出來的水稻田轉種,一方面國內生產鼓勵使用產銷履歷及有機方式生產,如此可以減少食物運輸里程。據統計,我國1年從國外進口的黃豆、玉米及小麥等約800萬公噸,大多由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及南美洲巴西進口爲主,然而北美洲進口來臺航程約要21至25天,從巴西來臺更要45天之久,除了耗費大量成本也產生污染碳排,運送過程一旦拉長,作物也有可能產生黃麴毒素等。
胡忠一說,假如本地農民種植上述作物來取代外國進口,一方面能縮短食物里程,以最新鮮非基改的方式來讓國人消費,對世界的溫室效應改善也能貢獻一分心力,未來也將推廣到校園營養午餐,過去喝牛奶,現在喝豆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