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AI+元年”頻出背後:大模型定義硬件時代到來

2024年註定會成爲消費電子重要分水嶺。繼“AI PC元年”提法之後,今年作爲“AI 手機元年”這一判斷正式問世。龍年首個工作日,魅族宣佈戰略調整,All in AI的同時,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開發,全力投入“明日設備”;OPPO則直接將2024年定義爲“AI手機元年”,專門成立AI中心將資源向AI集中。

多個手機玩家“開工利是”聚力轉型,令人振奮。從各自部署來看,不少手機玩家已經把AI對產業的顛覆性影響的預判提到了空前高度。而從AI終端部署多元化的趨勢來看,不僅包括手機、PC等消費電子,也包括基於大模型的大腦的各類AI Agent。越來越多的玩家動作表明,大模型重新定義硬件的時代已經呼嘯而來。

放在產品演進的角度看,AI確實具有分割時代的勢能。以計算機爲例,先有計算設備從大型機演變成個人電腦,後有個人電腦實現互聯網接入演變成筆記本電腦,如今又可以藉助大模型強化生產力屬性。AI手機也被視爲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這些都驗證了技術浪潮對產品迭代具有決定意義。

從本質來看,各玩家發力AI,還是出於白熱化的競爭壓力。換機週期延長、消費創新空間有限、行業惡性競爭加劇,已經成爲消費電子市場的三座山。此前單純依賴硬件升級和參數競爭的打法早已過時。而從更大的產品生態來看,不僅是電腦和手機,智能音箱、電視等終端需求也已見頂,VR等新興業態又遠未起量,整個消費電子行業都在存量市場中搏殺。

壓力之下,這種轉型有了被迫意味,而AI恰巧在此刻爲它們打開了一扇門。按照機構預測,2024年生成式AI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將會翻倍,2027年AI PC滲透率更是有望達85%,蛋糕的香味吸引着玩家的敏感嗅覺。即便部分廠商在AI領域積累不多,也不得不快速轉身。

畢竟,早謀新路,總比被市場“卷死”要好。這從智能手機與新能源汽車的對比中可以看得更明顯。

2024剛開年,就有兩家新能源車企傳出資金拖欠、停產停工等消息,按照“消費者沒信心-銷量難跟上-融資掣肘顯現”的行業規律,大概率會踏上威馬的後塵。這說明,即便在如此高速增長的賽道,淘汰賽也格外激烈。

一方面,去年賺錢的新能源車企本就不多,即便火如賽力斯,去年預虧也超20億元;另一方面,頭部車企還在延續降價,今天比亞迪秦PLUS等產品進行價格調整,特斯拉也傳出或出更低價車型的消息,加上以性價比起家的小米汽車即將上市,這說明,即便賺錢的頭部車企,價格戰也已經成爲保生存和謀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說明,類似手機企業轉型AI式的破局路徑,暫未現身。

這個找尋、探索之路需要時間,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無論是高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還是天花板下的消費電子,在內卷與出圈的路上,都在顯示“鮮衣怒馬”的意願和姿態。不過,在大模型定義硬件的時代,也同步意味着相關投入的大增,如何實現投融資兩端的平衡,如何保證健康現金流,如何構建未來新的盈利模式,都已經應該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