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立案,普利製藥何修信譽羽毛?

活出健康活出美。減肥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2023年,憑藉司美格魯肽原料藥和製劑,頭頂"減肥神藥"概念股的普利製藥,股價曾兩月內上漲近60%,一度成爲市場熱點。

然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時間僅過一年左右,2024年5月6日普利製藥便因年報遲遲未出爐,引發股票及可轉債停牌。隨着年報遞交,公司股票在7月8日終於復牌,但"開門並未大吉",股價連續兩日跌停,好在7月11日、12日可喜回漲,但最新7.88元的收盤價,仍較復牌前的12.35元累縮近四成。

從小甜甜到牛夫人,追其原因一則新立案消息不得不說。復牌前一天的7月7日,普利製藥公告,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據公司透露,上述立案原因是此前2021年、2022年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追溯調整後涉及多個會計年且金額較大。若經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觸及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同一天,普利製藥收到海南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責令公司改正並處1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總經理範敏華給予警告,並處40萬罰款;時任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羅佟凝給予警告,並處30萬罰款。

要知道,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公司接連收到新藥獲批消息。旗下產品伏立康唑注射液、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分獲丹麥藥品管理局(DKM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簽發的上市許可。

如此重大利好,仍難消市場看空情緒,可見投資者對摩擦合規底線的敏感程度。如何修復寶貴的信譽羽毛,是一道急迫考題。

1、年內二度立案,營收首次雙降、仍被"非標"

這已是普利製藥年內第二次被證監會立案。5月8日,因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報,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

4月16日,普利製藥突發公告,收到責令整改通知,在現場檢查中發現公司2021年、2022年報中營收、利潤等財務信披不準確,被要求自查整改。

不僅導致2023年報姍姍來遲,且過程也一波三折。4月26日,普利製藥表示,將本就延期發佈的2023年報延至4月30日發佈。但4月29日,普利製藥再發公告稱,自查整改仍需一段時間。

放眼A股,這般情況並不多見。據同花順iFinD數據,只有7家上市公司因各種問題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報,其中,醫藥生物行業普利製藥是唯一一家(依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

根據深交所《上市規則》,普利製藥需在7月5日前披露2023年報,否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終,普利製藥在7月5日晚間發佈了相關財報。此外還對2021年來的業績情況以及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負債表項目進行了重新修正。

調整後營收爲12.99億元、16.19億元;淨利爲3.04億元、2.95億元。即兩年共計多增3.97億元營收、2.39億元淨利潤,連續兩年出現營利雙增的"假象"。

調整前,營收爲15.09億元、18.06億元;淨利爲4.17億元、4.21億元。

不過,據藍鯨財經,普利製藥並未對出現上述差錯的原因及更正的依據進行說明。

2023年報業績更爲嚴峻:營收13.04億元,同比下降19.43%;歸母淨利0.86億元,同比下降70.87%;扣非淨利-0.13億元,同比下降104.61%,爲2017年上市以來首次營利雙降。

好在2024年一季度,營收3.06億元,同比增速42.69%,但淨利6669.05萬元。僅微增0.44%,扣非淨利6426.74萬元,上升0.46%。且還是可比基數低的結果(2023年一季度營收下滑41.6%、淨利降超58.9%),若和2022同期的3. 68億元營收、1.62億元淨利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更玩味的是,即便雙降,這份遲到年報在經會計事務審計後,仍被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有限合夥)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表示由於無法覈實更正的依據,無法確認普利製藥公司前期差錯更正事項是否完整、更正金額是否準確。

天健所還稱,普利製藥存在向海南德賽康等七家公司採購研發材料、研發服務和其他服務的情況。但其無法就上述事項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確認普利製藥公司與德賽康等七家公司是否存在關聯方關係,所披露交易是否準確和完整,交易價格是否公允。

連續兩年財務數據出錯,疊加最新年報營利雙降、還被"非標",難免投資者信心下減。該如何修復信譽羽毛、再造信任金身呢?

2、應收賬款連增,經營現金淨流告負,規模與質量追問

7月5日,普利製藥自查整改報告解釋稱。一是部分營收確認問題。2021年至2022年間在與有關客戶開展醫藥中間體及成品銷售業務中,銷售收入確認不夠謹慎;二是貿易業務收入覈算問題。普利製藥部分貿易業務採用指示交付,而該類業務採用淨額法確認收入更能體現業務實質。

此外,報告還重點提到應收賬款存在長期覈算不準確的問題。經覈查,2022年末,普利製藥部分應收賬款回款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需調增應收賬款3.06億元、其他應付款3.06億元,同時調增2022年信用減值損失1875.53萬元。

2019~2022年,普利製藥應收帳款達3.31億元、5.98億元、8.76億元、9.24億元,增幅爲141.60%、80.77%、46.37%和5.52%。應收賬款週轉天數隨之增長,分別爲145.1天、98.27天、149.5天和170.6天。

拉長時間看,隱患或早有徵兆。

同期普利製藥營收 9.5億元、11.89億元、15.09億元和18.06億元,增幅52.28%、25.10%、26.94%和19.72%。顯然,應收帳款整體增幅超過了營收。

截至2023年,普利製藥應收帳款仍高達11.97億元,2024年一季度進一步增至13.35億元。

應收賬款週轉率一路下滑。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年爲8.82次,2019年至2022年爲4.06次、2.56次、1.90次、1.77次,2023年進一步降至1.16次;

另一廂,存貨持續增長;2021年至2023年分別爲2.91億元、3.30億元、3.59億元;同期存貨週轉率1.81、1.82、1.02,較2020年的3.66降幅明顯。

應收賬款、庫存雙重壓力下,現金流自然甘苦自知,2021年、2022年經營現金淨流量分別爲1.57億元、2.28億元,低於2020年的3.32億元。2023年更僅有1.13億元,同比下降50.59%。2024年一季度則轉爲負的1.12億元。

投資現金流淨額受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持續投入影響常年爲負;2019年至2023年分別爲-4.02億元、-8.34億元、-9.73億元、-9.75億元、-5.66億元。到2023年中報時,公司在建工程高達19.87億元,加上固定資產12.14億元,總資產一半以上都是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激進擴張導致資產結構變重。2023年末,公司賬面上在建工程、固定資產進一步增至17.70億元、13.31億元。

據證券時報e公司,2019年、2021年,普利製藥先後通過定增、發行可轉債募資超13億元,投入國際高端原料藥及創新制劑製造基地項目,即安慶原料藥生產基地的建設項目、國際高端生產線擴建項目。

同時,借款連升,2021年至2023年長短借款合計爲5.3億元、13.02億元、13.85億元;資產負債率爲47.15%、58.06%、53.77%,較2020年的33.27%,三年增長了20個百分點。2024年一季度增至54.94%

拋開上述立案是統計方法有別還是涉嫌財務造假,至少結合上述業績表現看,體量之外還需夯實質量成色。

3、售費、管理費大增,研發人員縮水,什麼最重要?

說千道萬,還是產品力說話。

公開資料顯示,普利製藥成立於1992年,2017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專業從事仿製藥、創新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在銷產品覆蓋抗過敏類、非甾體抗炎類、抗生素類、消化類、心腦血管類、造影劑類、急救藥類等領域。憑藉仿製藥大品種,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注射用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片,上市頭幾年活得非常滋潤。

營收從2017年3億元級別增至2020年的11.89億元,歸母淨利從不到1億元增至2020年的4.07億元。直到2021年起財務數據出現不準確,修正後連續兩年增收不增利,2023年更首次出現營利雙降。追其原因,隨着國內外醫藥市場的不斷變化,普利製藥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一些主力品種收入持續下降。

以地氯雷他定爲例,屬於抗過敏藥物。2021至2023年,公司抗過敏藥物業務收入分別爲2.94億元、2.62億元、1.87億元,不斷下降,而阿奇黴素所屬的抗生素類藥物也不盡人意,同期收入爲4.47億元、4.35億元、2.13億元,同樣呈下滑趨勢。

面對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的醫改大勢,提質增效、特色創新成爲行業關鍵詞,爲維持市場地位,普利製藥顯然需加強研發力度。

而2021-2023年,公司研發費分別爲2.29億元、2.63億元、2.68億元,整體漲幅並不明顯。研發人員數量甚至還有所下降。據北京商報,2023年研發人員量由2022年的550人降至516人。其中,30歲以下研發人員流失最多,2023年同比下降25.28%。

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盧鼎亮表示,研發人員佔比下降可能影響公司的長期創新能力和產品線的更新速度,特別在製藥業,持續研發投入是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艾文智略首席投資官曹轍也表示,如研發人員佔比逐年降低,可能意味着公司研發能力在下降,這可能影響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再看銷售、管理費,2023年前者達到4.60億元,同比增長31.17%,創下上市以來新高;管理費1.57億元,同比增長46.03%。兩者高增成爲拖累盈利的重要因素。更尷尬的是,營收卻不增反降。大力並沒出奇跡,投入效率、精準度咋樣?成本控制力、運營精細化水平有無提升空間呢?

據瞭解,普利製藥銷售費主要由市場推廣費、工資及工資性支出、差旅費、辦公費等構成。其中市場推廣費是大頭,2023年達3.69億元,同比增長32.05%,佔銷售費用比80.21%。

拉長維度對比,2020—2023年,普利製藥研發費分別爲1.91億元、2.29億元、2.63億元、2.68億元,同期銷售費爲1.77億元、2.33億元、3.51億元、4.60億元。研發費起初高過銷售費,2022年銷售費完成反超,並在2023年將差距進一步拉大。短利長益間,孰輕孰重、到底靠啥驅動核心成長、贏在當下未來?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營銷力是面子,產品力纔是裡子。前者大增或許表明公司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需投入更多資源來推廣和銷售產品。然如果銷售費增長沒帶來相應的收入增長,就將影響盈利能力,同時可能增加合規風險。長遠看,改善業績根本還在產品力打磨,背後離不開高質創新。起碼從營收淨利與銷售費、管理費的背離走勢看,普利製藥的成本控制能力還亟待提升。

4、正航再出發,輕舟已過萬重山?

與人與企,都有高光期低谷期。關鍵是如何儘快擊破迷霧、歸航正航,再出發。

作爲製劑出口龍頭,普利製藥"出海"動作不容忽視。除了2023年,在營收正增年份中,公司境外收入佔比均不斷提升。2020-2022年分別爲13.82%、15.33%、16.34%。

2024年6月23日,普利製藥宣佈,近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簽發的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的上市許可,適用於治療或預防已證實或強烈懷疑由易感細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多種微生物(立克次體屬、肺炎支原體等),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感染。

6月24日,普利製藥再發公告稱,近日收到丹麥藥品管理局(DKMA)簽發的伏立康唑注射液的上市許可。

據悉,伏立康唑是一種廣譜的三唑類抗真菌藥,主要用於進展性可能威脅生命的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預防接受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的高危患者中的侵襲性真菌感染。

喜訊連連,除了自身創新覺醒,也與先發優勢有關。作爲一衆仿製藥企業中的"搶跑者",早在2014年,普利製藥就憑藉注射用阿奇黴素成爲第一個出口製劑轉報國內成功落地的品種。2017年報顯示,公司生產線均已通過國內藥品新版GMP認證,原料藥、凍乾粉針劑生產線已通過美國FDA、歐盟EMA及WHO相關生產質量規範(cGMP、GMP)審計,小容量注射液生產線已通過歐盟EMA的GMP審計。

無需累言,普利製藥仍有較厚重底蘊、紮實基礎。人無完人、企無完企,若經歷上述波折一役、能夠痛定思痛、脫胎換骨,自此把心思全部用在市場前瞻洞察、產品力打磨、創新力提升、財務數據嚴謹性上,內促合規性外強成長性,假以時日再次業績股價齊飛也未可知。

小聰明、小伎倆要不得,坦誠相見是永遠的必殺技。無論二次立案的結果如何,信譽羽毛修復,往往是一場馬拉松、遠非一蹴而就。但願此番年報公佈、重新復牌,會成爲普利製藥歸航正航、強合規強成長的一個開始。

攜下往期包袱,接下來,普利製藥能否輕舟已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