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基金託管規模縮水 “黑馬”悄然崛起
相較於一季度的“火熱”,二季度各家託管機構的基金託管業務明顯降溫。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位居榜首的招商銀行二季度的新增託管規模不足500億元,該數據僅有招商銀行一季度新增託管規模的三成。同時,二季度位居前五的託管機構新增託管規模均在200億元以上,而一季度該數據均在900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在二季度一躍成爲新基金託管的“黑馬”,位居新基金託管排行榜第二和第四位,債券型基金貢獻了規模的較大部分。
新基金託管規模下降明顯
相較於一季度的火熱,二季度新基金託管規模下降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二季度以來僅有5家託管機構託管新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元,而一季度新託管基金規模超200億元的機構有13家。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二季度新託管的44只基金總規模爲484.95億元,位居榜首。相較於一季度招商銀行新託管60只基金總規模的1568.74億元,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僅佔其三成;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位列第二的是興業銀行,新託管的31只基金總規模達363.43億元,對比一季度興業銀行託管規模超800億元來看,也僅爲一季度的四成。
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和交通銀行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分別爲209.71億元、204.79億元和202.76億元。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上海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的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均超100億元。對比來看,一季度工商銀行新增託管規模1234.52億元;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新增託管規模均超900億元;興業銀行、農業銀行新增託管規模超800億元,可以看到,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整體表現遠不如一季度亮眼。
從整個託管格局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所有基金託管機構中,工商銀行以3.47萬億元的託管規模位居榜首,市場佔比達15.33%;建設銀行以3.16萬億元位居第二,市場佔比13.93%;再次是中國銀行,以2.06萬億元的規模位居第三。託管規模位居第四和第五的是兩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的託管規模分別爲1.99萬億元和1.76萬億元,市場佔比達8.80%和7.77%。
偏債型基金貢獻較大規模
僅從今年二季度看,興業銀行新增託管規模合計363.43億元,位列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第二位,中信銀行以204.79億元的規模位列第四位。兩家銀行也成爲二季度最大的“黑馬”。
規模較大基金的發行是兩家銀行新增託管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二季度,興業銀行託管的基金中,由招商基金周欣宇管理的招商金融債三個月定開首發規模141.99億元,成爲對興業銀行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貢獻最大的一隻基金。此外,國投瑞銀順城三個月定開、天弘興益一年定開首發規模都超過70億元,也爲興業銀行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貢獻頗多。
中信銀行託管的基金中,易方達悅信一年持有基金(A/C份額合併計算)首發規模達76.82億元,成爲二季度中信銀行首發規模最大的基金;工銀瑞信瑞盛一年定開首發規模50.20億元。除兩隻純債基金外,二季度,中信銀行還有兩隻偏股型基金首發規模超15億元,分別是廣發滬港深價值精選和博時成長精選。
不難看出,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新增託管規模的崛起靠的是幾隻首發規模較大的純債或偏債型基金。從二季度新增託管規模第一的招商銀行來看,除了浦銀安盛盛華一年定開基金爲債券型基金外,其餘首發規模較大的均爲偏股型基金。
託管規模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機構渠道的銷售能力。某公募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尋找託管行時,十分看重其基金銷售能力,一般託管在某銀行的基金,這家銀行也會成爲主要的銷售渠道。託管規模也代表了行業對銀行基金銷售能力的認可。”
5月中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了截至一季度末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名單。在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前十中,銀行佔據8個席位,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分列前三位,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位列第九和第十位,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均超1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