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狂飆》主演搞黃色,其實早有預兆

1

《狂飆》火了,連帶着裡面那些演員們。

畢竟在這之前,其中許多演員實在和“紅”這個字沒什麼太大關係。

但都是一夜爆紅,演員間亦有差距。

高啓盛的扮演者蘇小玎,憑着“癲瘋”式的表演以及那副六親不認的步伐,成爲一干演員中最具話題的人物。

然而在紅了之後,他在劇裡給觀衆留下的好感被一掃而盡,只剩下爭議。

甚至可以說現在大部分觀衆和媒體提到他,就只有“失望”。

具體來說,就是蘇小玎表現得太過急功近利,過分地自我消費。

最爲人詬病的,是蘇小玎在直播中口無遮攔。

當時有個線上活動,《狂飆》演員們聚在一起,話題關於“各自在劇中是什麼擔當”。

蘇小玎先是迴應自己是顏值擔當,隨後隆妮則表示自己是知識擔當。

結果蘇小玎突然反問了隆妮一句:

明顯就是在“開黃腔”了。

直播好些人看着,說這話明顯不合適,既沒必要又不得體。

哪怕拋開立場問題,這種話恐怕也只多出於市井小民或是流量網紅的閒言碎語。

對於蘇小玎以演員和公衆人物的身份來說,在公開場合說這種話,就更顯得不雅,頗有“形象崩塌”的意味。

唯一的解釋大概只能是本性如此,難以自控。

實際上自從蘇小玎火了之後,他人設崩塌的進度,就從沒停止過。

比如說,蘇小玎走紅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駐某直播平臺。

憑藉《狂飆》的流量,蘇小玎剛一入駐就收穫粉絲百萬。

然而他以及他的團隊,似乎連一點經營的誠意都沒有,直接就開始利用起了這些喜歡着他的粉絲。

什麼賣鼻毛修剪器、接劣質遊戲代言、爲帶貨網紅站臺等等,讓人大開眼界。

而且他不僅選品奇葩,那些臺詞設計也頗爲低劣。

什麼“你不就是個臭賣魚的”“手拿凍魚追一路,我是戰神你記住”,簡直是既土又俗。

大多數演員第一次走紅,幾乎都是依託於角色的。

這種角色的烙印也許在未來會影響演員的發展,但在最開始的時候帶來的一定是積極的作用。

就像郝蕾說的那樣,演員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應該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以拓寬自己的戲路。

結果蘇小玎倒好,不僅沒想着維護角色帶來的價值,反而連帶着把自身的形象也毀得一乾二淨。

尤其看他去網紅直播間的時候,腳趾頭恨不得能摳出三室一廳。

這種尷尬而不失猥瑣的表現,大概也只能在蘇小玎身上看到了。

當然,哪怕古天樂張家輝這樣的影帝,也曾代言過“是兄弟就來砍我”。

但人家好歹熬到了演藝生涯晚期,這蘇小玎才火了沒兩天就整這麼一出,吃相實在很難談得上雅觀。

客觀來說,蘇小玎是個有潛力的演員。

然而他近來的表現,幾乎就是在拿自己好不容易熬來的微薄人氣快速變現。

這樣的選擇究竟如何產生,則需要從蘇小玎本人身上找答案。

2

蘇小玎出生於1990年,履歷算是頗爲優秀。

早期出國留學學音樂,鋼琴考到了十級證書,後來則是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與宋軼等人成爲了同班同學。

其實蘇小玎還是個童星,早在1997年就已經進入演藝圈發展了。

然而這年頭,一個演員想火,除開資本扶持團隊包裝,更多則需要一個契機。

蘇小玎的演技,大家也看到了,起碼在《狂飆》裡相當優秀。

但在遇到《狂飆》之前,他一直都處於懷才不遇的狀態,出道數十年依舊是籍籍無名。

爲數不多能令人記住的角色也只有《胭脂》裡的反派仙道楓一角。

仕途不順,感情倒是還算精彩。

2020年7月,董璇與蘇小玎的同框照在網上流傳。

照片中二人摟摟抱抱十分親密,當時尚未成名的蘇小玎,以“董璇掛件”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眼前。

其實兩人同屬於一家娛樂公司,2019年時,就曾合作過《大話西遊》。

與董璇的戀情,大概也能算是近水樓臺。

然而對一個演員來說,比演技更先出圈的卻是緋聞,這無疑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所以當蘇小玎面對突如其來的讚譽時,他可能根本沒能來得及做好準備。

於是,他就只能用他、或他的團隊自認爲的方式,延續自己的人設。

但他一定是理解錯了。

比如在前幾天一次表演類導師學術交流會上,別的老師都坐得規矩 。

唯獨蘇小玎歪着腦袋,塌着肩膀,體態彆扭,表情管理失控,只留給人怪異難受的觀感。

結合之前開黃腔的行爲,怕不是本性暴露,就是用力過猛——總之是讓人反感。

反倒讓人有種感覺,好像他在《狂飆》裡的優秀髮揮,並不是來自演技,而是本色出演。

可問題是,對一個公衆人物而言,走這種流氓路線,都不能說路走窄了,簡直就是把未來的路給堵死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拋開道德不談,蘇小玎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未必能說他一定錯了。

3

蘇小玎,也許本來就不是“正人君子”那一掛的。

之所以在我們旁人看來,他的選擇莫名其妙,主要是因爲我們高看了“演員”二字的風骨。

前不久,《狂飆》的演員片酬被曝光。

相較於主角張譯的3000萬,張頌文這個全劇中最受觀衆認可的演員,片酬也只有35萬。

要知道就連戲份遠不如他們的李一桐都有2000多萬。

當然你可以說張譯、李一桐已是成名演員,自帶流量,片酬高一些無可厚非。

但這超過50倍的片酬差距,還是很難不讓人唏噓。

張頌文,的確是一條漢子。

《狂飆》之後,張頌文明確表示,將來在演藝圈的路只會更加謹慎,求質量而不是數量。

用心的做好每一部作品,提升自己的高度。

這是張頌文厚積薄發的結果,是難得一見的風骨,無疑是相當讓人敬佩的。

而張頌文的風骨,無疑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爲演員就該深耕作品、磨練演技、自我約束。

卻幾乎忘了他們在演員這張皮之下,更先是一個“人”。

蘇小玎在《狂飆》裡的片酬,與張頌文類似——50萬。

的確,相較張頌文,蘇小玎過度自我消費的行爲,簡直就像個小丑。

但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能像張頌文一樣,名利當頭還能堅持本心呢?

試問一個演員即便紅了,他又有多大可能能熬成下一個張譯呢?

蘇小玎的行爲確實爲人不齒,但正如某位網友所說:

也許,蘇小玎從來就沒有以一個演員的風骨來要求自己。

也許他並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演員也未必是他所喜歡的工作。

畢竟看他那些行爲,也許能多掙幾個W,纔是他最關心的事。

我實在說不好對他而言,這種逐利的選擇是對是錯。

娛樂圈大浪淘沙,在流量爲王的當下,一個明星想走演技這條路,本來就尤爲不易。

我們通過蘇小玎的行爲認清他這個人,他通過我們換取了短期的一筆利益,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互惠互利”。

唯一真正令人不齒的,大概只有他“開黃腔”這件事了吧。

因爲哪怕再怎麼急功近利的人,在鏡頭面前不應該,也不至於如此赤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