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醫院爲保點值出現人球 石崇良:明年門診AI監控防弊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目前規畫明年第二季在門診部分,可以透過AI規畫疾病風險分級,以觀察醫院有無排擠需要被照顧的病人。記者沈能元/攝影

健保醫院總額支付有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宣佈,明年將試辦「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採分區總額制,醫界憂心部分醫院爲避免醫療服務超量,恐怕會「推諉」某些疾病患者。健保署表示,目前已着手規畫以AI進行疾病風險分級,隨時監控醫院收治患者情形。

石崇良說,分區總額制有別於「一塊大餅(總額)大家各個搶食」,而爲「前瞻式預算」概念,也就是說先行規畫預算,並優先保障急重症、癌症治療等應保障部分。但是否會排擠某一類患者,目前臨牀對重症有清楚界線,但輕症、中症等十分模糊,希望透過分級醫療協助患者。

石崇良指出,以往健保署會針對醫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進行「病例組合指標(CMI)」評估,瞭解病患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醫院平均住院每個案資源耗用,指標數值愈高,代表病人病情嚴重;目前規畫明年第二季在門診部分,也可以透過AI規畫疾病風險分級,以觀察醫院收治中重症、重症等病人組合比率,觀察醫院收治病人情形,有無排擠需要被照顧的病人。

一旦健保署發現醫院出現「不適當轉診」,健保支付將回歸於全區的平均點值,石崇良說,如此「醫院會傷的更重」。石崇良說,其實這些問題在南部推行該制度時都曾進行討論,但經多年實施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處理的;如目前南區、雲嘉南縣市有兩家醫學中心,6年來在收治重症患者時都沒有問題,而臺北區有十家醫學中心,更不應該出現問題,因此與臺北區醫院會持續討論。

石崇良說,每個區都有特殊性,不是隻有臺北區,而臺北區特殊性就是醫療資源比較多,其他區也有醫療資源比較不足的區域,因臺北區對這個制度相對陌生,且臺北區醫院家數多,意見就會比較多,再給臺北區一些時間,大家來討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