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藥能否媲美原研藥?專家建議監測更多臨牀數據
隨着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逐步實施,中國藥品領域高質量、低價格、充足供應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但在這個過程中,對仿製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擔憂也一直存在。
“大多數仿製藥在通過一致性評價後,可以獲得與原研藥差異性不大的臨牀效果,但對於一些特殊劑型的藥品,不是具備了生物等效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相同就可以獲得與原研藥臨牀相同的效果。所以需要更多的臨牀研究數據以及加強監管手段,用以保障仿製藥的質量。”一位藥學領域的專家表示。
能媲美原研藥嗎?
仿製藥在幫助解決不斷上漲的醫療成本和促進藥品可及性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根據艾美仕諮詢(IMS Health Institute)的數據,從2009年到2019 年,仿製藥爲美國醫療系統節省了近2.2萬億美元。
而中國人口基數大且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解決醫療成本、降低藥品價格以及提高藥品可及性顯得更加迫切。中國現有17萬種藥品中超過95%是仿製藥,這些仿製藥的效果與原研藥相比如何?
“一致性評價之前仿製藥的所謂合格,當時也是有一個標準,仿製藥是否和原研藥一致性的最基礎檢測是‘體外溶出度曲線’檢測,即利用體外模擬人的腸胃環境檢測藥品的生物利用度指標。若仿製藥和原研藥生物利用度指標接近,臨牀效果也應較爲接近,也就會被批准了。”一位醫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因爲此前出現了不少仿製藥的“安全無效”情況,爲提高仿製藥的質量,促進對原研藥的臨牀替代,提升中國製藥行業整體水平,2016年3月,中國相關部門開始推進仿製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批准3797個品規、666個品種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與原研藥一定是一致了嗎?
“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事實,仿製藥雖然在生物等效性上、有效成分上無限接近原研藥,但由於生產工藝、輔料、雜質等因素,在臨牀效果、安全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上述藥學專家表示。
“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主要考量的是藥品的活性成分、輔料、雜質、劑型、給藥途徑以及生物等效性,最關鍵的是生物等效性,但這個試驗是在健康人體上的血藥濃度曲線的驗證,而不是患者體內的情況。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只是具備了生物等效性,但生物等效性並不等於臨牀等效性。”上述藥學專家表示。
根據當前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指標看,主要是要求藥學上的一致性,仿製藥必須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輔料、劑型及給藥途徑;其次是質量一致性,仿製藥在雜質、含量、穩定性等方面必須符合相同的質量標準;以及生物等效性:仿製藥在體內的吸收、代謝情況必須與原研藥一致,通過生物等效性試驗進行驗證。
“對於藥品來講,不是具備同樣的成分、同樣的劑量,其在臨牀的治療效果就是一樣的,實際其生產工藝、輔料和雜質都可能會影響藥品的穩定性和臨牀治療效果。更何況,我們還有一些藥品被豁免了生物等效性試驗,直接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上述藥學專家表示。
201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可豁免或簡化人體生物等效性(BE)試驗品種的通告》(2018年第32號)和《可豁免或簡化人體生物等效性(BE)試驗品種(第二批)的通告》(2018 年第136號),兩批可豁免或簡化生物等效性試驗品種累計涉及62個289基藥品種,也就是說這62個品種不需要進行生物等效性試驗。
“無論是做過生物等效性還是沒有做過的,很多仿製藥已經從表面參數上通過了一致性評價,而且已經在臨牀使用了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更多的臨牀數據來驗證這些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臨牀效果。此外,通過一致性評價不應是一次性的,在監管層面應該加強其生產過程中的工藝以及質量抽查力度,真正保證其生產的產品與樣品的一致性。這些工作的加強會有助於提高公衆對仿製藥的信任。”上述藥學專家表示。
應加強臨牀使用效果監測
由於對仿製藥的臨牀治療效果存在懷疑,在實際求醫問藥過程中,一些人可能仍更希望使用原研藥,這也是中國當前多層次醫療需求的一個實際情況。
爲了進一步證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的臨牀效果,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發佈了集採藥品質量真實世界研究中二甲雙胍的研究結論,對於血糖控制有效性,研究選取了4個關鍵評價指標,數據顯示,降糖效果仿製藥與原研藥相當;統計學方法分析顯示,血糖達標率仿製藥組與原研藥組無差異。研究結論是,中選藥品與原研藥在臨牀真實場景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一致。
“仿製藥與原研藥相比,好與差必須根據臨牀數據和標準來衡量。”上述藥學專家表示,藥學數據如雜質、穩定性等方面的更“好”,如果不能與臨牀表現(療效、安全)相關聯,則這樣的“好”沒有意義。更極端一點說,仿製藥不可能比原研藥好,否則就成了原研藥。
雖然仿製藥的參數符合規定,卻在臨牀效果上表現不一,國外專家團隊對此也多有研究。
2023年2月刊發在《藥理學前沿》上一項《針對兩種奧氮平仿製藥的初步研究》表明,精神藥物奧氮平的仿製藥與另一種仿製藥可能不具有治療等效性或生物等效性。每次轉換都可能造成療效或耐受性的變化。
而《循環:心血管質量和結果》雜誌上曾發表的一項加拿大研究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低價仿製藥的討論。這項研究發現,在仿製藥上市後的幾個月內,服用三種不同降壓藥仿製藥的患者出現藥物相關副作用的機率增加。研究工作者表示,這可能表明品牌藥和仿製藥在性能上存在差異。
正是因爲不斷出現針對仿製藥臨牀效果的研究數據,歐美對仿製藥的監管進一步加強。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仿製藥審查流程認識到藥物配方的改變可能會影響體內活性藥物成分的作用,所以FDA對仿製藥申請的審查不僅限於證明相同的活性藥物成分和生物等效性,還考慮了相關臨牀數據並確保生產設施符合現行良好生產規範,仿製藥產品在獲得批准和上市後,會接受持續的上市後監測,以發現任何質量問題並調查潛在治療不等效性報告。
在中國,隨着藥品集中採購政策逐步實施,對中標仿製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擔憂也有所升溫,但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尚不足。
“需要更多的臨牀研究數據以及加強監管手段,用以保障仿製藥的質量和療效。這不僅能解決不斷上漲的醫療成本問題,還能促進藥品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上述藥學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