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作家吸粉絲 純文學找出路
香港中文大學推「書寫力量」,希望爲文學播種。(取自書寫力量臉書)
今年7月香港書展中,籤售會人潮最熱烈的場子卻不是某某作者,而是歌手何韻詩集結自己心情的散文集《就這樣認識了》;類似的情況,大陸90後作家大冰、沈煜倫也在8月上海書展的籤售會人氣爆棚。「『讀者』兩個字已不存在,當代只有『粉絲』而已!」香港出版人袁兆昌語重心長指出。
由於純文學市場趨於小衆,兩岸三地的出版社都想開發「非典型」的作者和作品,透過臉書、微博等社羣平臺物色新秀作家,或是開發藝人書,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兩岸熱賣,大陸演員陳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也暢銷50萬冊,躋身暢銷作家之列。
又如,大陸年輕作家沈煜倫,在2012年因其同性戀人在網上發的一張照片走紅,此後每則微博都有過千網友評論轉發,因「高顏值」而受到粉絲追捧。散文集《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平均一場籤售會都能賣出近萬冊。
相對於坐擁「粉絲」的「作家」,香港的純文學作者出書,卻往往要先「想辦法找到錢!」要不就是申請公部門補助,要不就要有自費的打算。筆名熒惑,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哲學博士的阮文略,詩集《突觸間隙》便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補助;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陳曉婷,則鎖定了神怪藝旦餘麗珍的研究,申請粵劇發展基金的補助。
袁兆昌指出,在香港,年輕作者仍以投稿報刊、雜誌,爲比較容易曝光的平臺;熒惑則表示,以香港中文大學來說,近年發起了「書寫力量」的活動,開放學生把作品寫在玻璃牆上,有才華的無名小卒,往往也藉此受到關注。雖然都只是小衆的力量,仍希望藉着小衆的凝聚,慢慢培養出純文學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