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徵程】當好致富帶頭人 走好科技興農路

讀者胡海舟致信本報編輯部講述自己的追夢故事 ——當好致富帶頭人 走好科技興農路 編者按

2013年6月17日,本報頭版頭條刊登題爲“農民也想看省報”等3封農民讀者來信,啓動了“讓農民走上黨報版面”宣傳報道活動。家住蒙自市文瀾街道的胡海舟是3名來信的讀者之一。當年7月11日,胡海舟等來自8個州(市)的13名農民代表受邀走進本報編輯部,與編輯記者交流座談。胡海舟當時在交流中說:“過去,我的夢是能夠吃飽飯。現在,我的夢是能夠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10餘年來,我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雲嶺大地氣象萬千。近日,胡海舟再次致信本報編輯部,講述自己種植枇杷帶動農戶增收的追夢故事。

作爲農村黨員科技致富帶頭人,歷經幾年在農村產業發展上的摸索與實踐,我掌握了多種農業科技知識,特別是枇杷種植技術,明白了從事農業生產、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性。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周邊的農戶通過種植枇杷增產增收,幫助枇杷種植戶更新品種、提質增效,自己致富的同時也幫助他人致富。

蒙自種植枇杷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近年來,一些農戶在枇杷種植過程中出現品種老化、減產、作物染病、銷售乏力等現象。本地的“大五星”“解放種”“長紅3號”等品種種了多年,已嚴重落伍。在長期的思考中,我認識到,要提高農戶收入,品種更新換代是當務之急。必須依靠科技,良種配良法,提高種植技術,合理耕種,科學施肥、用藥、抗禦病害,才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我邀請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理事長、農業農村部枇杷首席專家、國際園藝學會枇杷工作小組主席、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林順權教授在蒙自開設“蒙自市精品枇杷種植管理協會林順權專家工作站”。林教授表示,蒙自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4個枇杷原生種,可以種植反季節枇杷。他提出,要成批引進新品種,進行試種篩選,選出最適合蒙自種植的兩三個新品種,同時良種配良法,提高種植技術,獲得高產穩產,並利用電商銷售。爲此,我建起了佔地10畝的枇杷新品種示範基地,爲專家提供的枇杷新品種提供驗證之地,並不斷在廣大農戶中推廣和示範,吸引周邊的種稙戶到示範基地參觀學習。

身爲一名黨員,我意識到沒有“新農民”,難有新農村,應該將自己的所知、所學與身邊的農戶分享,這樣才能建設好新農村。

協會和專家工作站的專家們利用自身優勢,及時掌握生產技術和市場動態,大力推廣適宜本地種植的枇杷系列新品種,專家工作站每年舉辦兩次枇杷種植管理培訓會,周邊的農戶踊躍報名,積極參加聽課,接受培訓。每次都有200多名農戶前來聽課,就連開遠市羊街鎮的部分枇杷種植農戶也來參與培訓。林順權教授也從廣州飛到蒙自,來到我們枇杷種植管理協會的專家工作站授課,把課堂搬到基地,讓參加培訓的枇杷種植戶邊參觀邊聽專家講解。林順權和本土專家李鬆開、張玲等老師面對面回答農戶在種植管理枇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爲大家答疑解惑。

現在,新品種枇杷已在周邊10多個村子3000多農戶中進行推廣。蒙自市組織和指導農戶生產適銷對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品種,形成規模生產,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形成品牌產品,並提供管理、指導、經營、技術推廣、科技諮詢、信息提供、產品供銷等服務,在增加農戶經濟收入的同時,也推動全市枇杷種植業健康發展。

在這幾年間,我們全面開創了從枇杷種植、生長、收穫、銷售一站式的一條龍服務,形成一個枇杷種植互動網。從2018年開始發展訂單產業,走“合作社+企業+公司+農戶”的路子,由公司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社員種植的枇杷,並銷往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每年銷售300多噸。

(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