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陳列館
楓橋是浙江諸暨的古鎮,從來就久享盛名,文化旅遊的勝地。60年代時,楓橋鎮還在社區治安方面建立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毛澤東親筆批示要各地效仿、試點、推廣,從此楓橋經驗成爲中國政法的一個特色,並擴大到“黨政動手,依靠羣衆,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2013年,楓橋派出所爲紀念楓橋經驗50週年,請浙大建築設計院設計了楓橋經驗陳列館。這是很有意思的現代化江南水鄉建築。
這其實是楓橋古鎮旅遊改建的一部分。古鎮建築密集,而且是保護區,不易新建大型建築羣。建築師在仔細考察之後,在一片荒廢公房和木材石材作坊的空擋裡挖出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地塊,建造了這個楓橋的新門面,也成爲古鎮商業復興的拉動點,還成爲展覽、商業、會議中心。這本來是入口處旅遊集散中心,改建爲楓橋經驗陳列館是後來的事。
古鎮在上,交通中心在下,建築師沒有直接打通通往古鎮的開闊通道,而是在不規則的地塊裡“挖”出一個旅遊集散中心
遊客要過橋才能進入古鎮,不至於一覽無遺
中心是個方形建築,但四周用虛虛實實的花格牆圍起來
用現代派的簡約淺池塘圍繞,營造江南水鄉的氣氛;用花格立面和山牆輪廓線若隱若現地營造雨霧中的水鄉山水,點到爲止,但不直白,很有匠心。而且水鄉古鎮不能沒有月亮,這個映月隱喻月亮。必須說,既現代,又古風,既簡約,又中國,很成功,現在成爲新楓橋的招牌形象
主庭院
楓溪邊的廣場
另一個方向看主庭院。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央方廳的花格牆上的山牆輪廓是用磚石與空格的不同處理勾勒出來的,並非虛牆和後景
用了很多磚石花格牆,體現“石頭做的花衣“的主題
從城市經過水麪進入主庭院
用門洞構造“框景”中國園藝的典型手法
迴廊與院落
檐口細節
傳統與現代的平衡
磚石之間空格的閃光、啞光等不同處理勾勒了山牆或者丘陵的輪廓線,必須說,挺成功的
大量使用很有本土聯想的青灰磚石,向傳統致敬
進入古鎮的小橋
新建築羣與古鎮隔河相望,互爲襯托
有山有水,這是浙北古鎮有別於蘇南古鎮的特色
建築平面
支持原創,分享、點贊、在看素質三連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