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7 年前火遍全網的文章,成年人應該每年都讀一遍

作者:李彎灣

來源:李彎灣(ID:liwanwanloveyou)

七年前,也就是2017年的10月27號,著名作家馮唐發表了一篇後來火遍全網,並引起輿論劇烈反響的文章——《如何避免成爲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

爲了避免變得油膩,在這篇文章中,馮唐給中年男人提了10條建議:

1、不要成爲一個胖子,原本就胖的除外;

2、不要停止學習;

3、不要呆着不動,出去走走、去運動;

4、不要當衆談性;

5、不要追憶從前;

6、不要教育晚輩,尤其不要主動教導年輕女性;

7、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8、不要停止購物,保持對新鮮商品的慾望,比如新電腦、新手機;

9、不要髒兮兮,要經常修剪鼻毛;

10、不要鄙視和年齡無關的人類習慣,比如文藝、手串、保溫杯等等。

這10條建議,出現得很及時也很必要,可以常讀常思,當成修身的參考,而且不只是中年男人,無論男女,無論老少,都應該時不時讀一讀、想一想。

我挨個說一下我的想法吧。

01

不要成爲一個胖子

這個能做到就做到吧,吃飯吃清淡一點,少吃一點,能抽出時間來運動那就運動一下吧,實在不行,真的只能胖了,那也就算了吧。

真正讓人感到噁心的,往往不是你的外形,而是你的言行。

外形胖瘦,那是你自己的事,礙不着別人,所以也不那麼重要,比如名垂千古的肥仔蘇東坡,我們看他的詩、他的書法、他的畫、他的文章和品格,沒人會覺得他油膩吧。

02

不要停止學習

這可能是這10條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

很多人會覺得,學習嘛,那就是看書咯。

現在網上有一大批書販子,通過製造焦慮、提供速成的辦法、鼓吹學習的功利性來賣書,很多人聽了幾句賣書視頻的解說,就趕緊下單,結果一買來,書就開始守活寡。

還有些更荒謬,一聽什麼書讀了就能考上985,趕緊買一本硬塞給孩子,自己接着打麻將、刷美女直播PK。

對於普通人而言,看書和學習的關係,不是母子關係、也不是兄弟關係,它們更像是遠房的親戚關係——關係很疏遠,只能說是有一點點關係,這種關係你要不認也是可以的。

一個人在看書,並不表示他就在學習。

比如,很多人看書,是爲了消遣、打發時間,從這個角度講,看書跟打遊戲、看綜藝、看體育比賽、打麻將等等,都是一回事,本質上都是娛樂。

不同的是,打麻將玩遊戲的人,也知道他們的行爲不值得誇耀,但很多看了點閒書的人,反倒會滋生出優越感來,覺得自己就高人一等——從這個角度講,看書還不如打麻將玩遊戲。

也有些人,他看書的目的,只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偏見,爲了證明作者跟他想的一樣。

要學習的話,不一定要看書,當然看書是學習很重要的手段,如果實在看不進書,也沒必要非得看。

你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去學習,比如看視頻、聽音頻、聽別人說話、觀察別人的言行、對自己過去進行反思,這都是學習的方法。

學習和消遣,有個根本性的區別——消遣的目的,是爲了尋求認同、尋求一時的愉悅,而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撕裂自己、顛覆自己的成見、認識到自己糟糕的一面。

比如你是一個農民,你學習種地的目的,是爲了修改甚至是顛覆你過去種地的習慣和方式。

學習是爲了獲取新知識,新知識就是對舊知識、舊觀念的修改和顛覆。

所以,學習必然不是單純愉快的,它有時候就是會讓人感到尷尬、痛苦、自卑,但學過之後,你會感到很舒服、神清氣爽。

比如你昨天跟朋友喝酒,在酒場上一頓吹牛、自以爲是地給人家提了一堆建議,結果你回到家,開始回憶並反思昨天自己的言行,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覺得羞愧難當,決定要改——這就是學習。

學習就像洗冷水澡,洗的時候很痛苦,洗完之後又暢快又暖和。

私以爲,對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而言,學習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這3句話做到,比看書更有意義。

03

不要呆着不動

常識問題,這就不展開講了。

04

不要當衆談性

這讓我想起我十來歲的時候,在田坎上放牛。

我們村有個中年男子去田裡勞作,勞動完了他來找我聊天,繼而就開始了他的表演,滔滔不絕地講起他年輕時候的風流往事……

描繪得有鼻子有眼的,可我當時才10歲啊。

當衆談性,尤其跟一些女性在一起的時候談性,根本無法體現個人的所謂的幽默和魅力,反而會讓人感到強烈的不適和反感。

05

不要追憶從前

追憶從前不是不可以,你要麼跟你幾個老哥們一起追憶,要麼跟你老婆兒女一起追憶。

這種追憶,是大家的事,所以很少有人會反感。

但如果你的追憶,是爲了顯示你的當年是多麼精彩,那還是勸不要有這種行爲,因爲沒人愛聽這個。

追憶從前的榮光,就跟在KTV唱歌的麥霸一樣,歌聲跟狗叫一樣,你還一直在那兒板命,你當真會有人欣賞你的歌聲嗎?

還有些人,他追憶從前,不是追憶當年的光彩,而是訴說當年的心酸苦楚,目的是想讓別人跟他一起“憶苦”,然後讓他一個人“思甜”。

比如,一箇中年人對他的孩子說,當年他的生活多麼艱苦、飯都吃不上、衣服也穿不暖,所以你們小孩子要珍惜現在的幸福、要節約糧食。

很少有小孩喜歡這種說教,反正我小時候就聽不進去,但說教者自己卻覺得簡直是天經地義、毫無問題。

都不說小孩愛不愛聽了,光是這種說教本身,就是毫無道理的。

你當年吃不上飯,跟是否節約糧食沒有必然的關係啊,你當年吃不上飯不是因爲浪費糧食,而是因爲沒有糧食啊。

飢餓跟浪費的因果關係在哪兒?

你連自己都無法說服,怎麼能說服孩子呢?

事實就是,很多長輩通過訴說當年的飢餓苦寒來教育孩子要節約糧食,並沒有起到任何積極的效果,孩子該浪費還得浪費。

然後長輩覺得孩子不聽講,就很生氣,於是,長輩憋出內傷,孩子被打出外傷。

孩子浪費糧食,你要教育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孩子浪費糧食或者買了一堆玩具玩了幾天就不玩了,這是你的責任,責任在於:

其一,你沒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而又正常的現象,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在意;

其二,如果孩子浪費了,那是因爲你給了孩子浪費的機會。

06

不要教育晚輩

糟糕的是,我們很多人,他不僅要教育晚輩,他連長輩都要教育,只要是個人,給了他機會,他馬上逮住就開始教育別人。

很多人並不會覺得自己教育別人有什麼問題,他會自洽,“我都是爲了他好啊”——你真是爲了別人好嗎?

且問你,“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或者你最親的人,沒人真正希望你過得好”,這句話你認同嗎?

認同的吧,即便不認同,你也不會相信有哪個關係一般的人會真的希望你過得好吧。

既然你都承認了沒人會真的爲你好,那你又從哪兒來的信念會覺得自己是爲了別人好呢?

全世界就你一個聖人?

承認吧,很多人教育別人,就是爲了過嘴癮,就是想要刷存在感,就是接受不了別人跟你的想法不一樣。

所有主動給別人提建議、批評別人的行爲,都是爲了顯示自己在智力、知識、經驗上的優越感,這是當今社會除了新冠以外,最讓人感到噁心的病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想有人巴拉巴拉對我們一頓批評、指點、提各種建議,我們會樂意嗎?

當有人不是真心爲他人給出正好需要的幫助,而是爲了向別人顯示自己纔是老大的行爲的“教育”時,只會讓人感到尷尬與噁心,不會有任何積極的作用。

07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馮唐在他的文章裡稱讚了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品質,我想說,其實我們中國人,也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小時候,有人要來我家借東西、借錢什麼的,都會坐很久,聊很多閒話,最後起身的時候才說出真實的訴求——這說明我們國人也會從骨子裡覺得,給別人添麻煩是一件很難爲情的事。

問題出在哪兒呢?

主要是因爲我們沒搞清楚什麼叫“麻煩”,很多讓別人感到麻煩的事,我們自己沒有察覺。

比如,失戀了找別人一直傾訴,看見別人字寫得好希望他免費給自己寫一幅,隨便給別人提建議,或者希望別人按自己的想法幹事情,這些都是給別人添麻煩,可是我們很難察覺到。

我提煉一下吧,什麼叫麻煩——麻煩就是:

兩個人的言行交流,只符合其中一個人的意願、只有其中一個人得到了好處。

給別人添麻煩,也就意味着,當你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你們的交流或者交換隻符合你一個人的意願、只有你一個人得到了好處。

比如你失戀了向別人不斷傾訴——只符合你的意願、只有你得到好處,所以這是給別人添麻煩;

向別人求一副字畫或者任何讓別人免費幫你,也只有你得到了好處,所有一切想要白嫖的行爲,都是在給別人添麻煩;

教育別人、給別人提意見,這隻符合你一個人的意願,因爲你並不知道別人願不願意,所以你不能默認別人是願意的。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的家庭關係很糟糕、夫妻關係很糟糕,最重要原因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這種添麻煩主要以提要求的形式出現——孩子年輕的時候,父母對他各種要求,孩子的學習、工作、婚姻,父母都希望按他們的意願來,所以孩子感到很煩躁;

等父母老了,孩子又希望父母按孩子的意願生活,比如叫老人別再勞動了、叫老人生病了趕緊去醫院、叫老人多出去走走——這就是在給父母提要求,父母當然也會不舒服。

所以中國的家庭關係就是一種互相折磨的關係,前三十年父母折磨孩子,後三十年孩子折磨父母。

誰逢壯年,誰就覺得自己是對的。

夫妻關係那就更糟糕了,丈夫看不慣妻子,於是以講大道理、冷漠等方式提要求;

妻子看不慣丈夫,於是以嘮叨、吵鬧等方式提要求,結果就搞得大家都很不爽。

其實,家庭想要和睦、夫妻想要和諧,並不難——管好自己、別管別人,關係就能好;

管不好自己、還想管別人,關係一定好不了。

08

不要停止購物

這一條相較其他點,是不太認同的。

在馮唐的原文裡,他說不要停止購物的理由是,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慾望和敏感。

我覺得吧,人到了一定年紀,不是要緊跟潮流,反而要跟潮流保持一定距離,一直消費、一直追逐、一直渴望顯得年輕,是很累的。

人到中年,必然得開始向內探索,得學會獨處,得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開拓出一片世外桃源來。

因爲我們必然會退出社會的中心、必然會跟年輕人脫節、必然會朋友越來越少、必然會越來越有心無力、必然會被淡忘甚至是遺忘,或早或晚而已。

老就老吧,老土就老土吧,誰不會老呢?

誰又不會入土呢?

09

不要髒兮兮

常識問題,不細說了。

10

不要鄙視和年齡無關的人類習慣

如果說第二條“不要停止學習”是最重要的,那麼這一條,就是最根本的。

人變得油膩,讓別人感到厭煩,根本原因就來自於表露出來的優越感和追求優越感。

你鄙視這個鄙視那個,覺得人家年輕人喜歡流量小生是有毛病,而你喜歡周杰倫就是有品位;

你覺得人家爲EDG(一家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瘋狂是有毛病,覺得你喜歡的球隊奪冠了你高興就沒毛病?

覺得現在的女明星都長得不好看,當初你喜歡的林青霞王祖賢才是真正的女神?

你覺得現在小孩兒的童年都沒意思,只有你當年的童年才美好?

優越感是一個無比之糟糕的東西,人之所以會有優越感,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知識或者見識上的缺陷。

比如一個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覺得文科沒用,只有學好數理化纔有用,數理化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理科生會這麼想,說明什麼?

說明他不瞭解文科,更不瞭解文科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比如一個人覺得中文博大精深而英文啥也不是,他覺得中文博大精深是因爲中文有精簡的成語、有押韻好聽的詩歌,所以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那是因爲他不知道,英語也有成語,英語也有押韻;

反過來講,有些在英語世界浸泡很久的人,會覺得英文比中文更好,同樣的道理,那是因爲他對中文了解不夠;

比如一個女人覺得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男人都沒一個好東西,女人就是比男人更優越,那是因爲她不夠了解男人,也不夠了解女人,其實女人也有很多是下半身動物;

或者一個男人覺得女人總是情緒化、女人就是笨、女司機就是容易出問題,那是因爲他不知道,男人也情緒化、男人也笨、男司機也總是出問題……

所以,我們要警惕優越感這個東西,因爲它會讓你現出妖怪原形。

你內心的優越感越強烈,你的嘴臉就越醜陋。

好了,就寫這麼多吧,自勉,願意共勉的一起共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