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食鬆綁 民衆憂:含五縣原物料食品是否會逐批檢驗?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本報資料照)

我國2月8日宣告將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後,僅提供10天的政策預告期讓外界進行意見表達,截至上週五預告期滿爲止累積30多則正反意見,而民衆最擔憂將來從福食從地區管制改爲產品管制後,若加工食品中含有福島五縣提供的原物料,是否也需進行逐批檢驗,並提供輻射以及產地證明?

根據行政院的日本食品輸入調整方案,將來依然禁止進口的產品,僅包含日本當地限制流通的產品品項,以及福島五縣的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等,其他於日本當地開放的福島食品則都得以開放進口,但須檢附輻射與產地檢驗證明。

另外,同樣需檢附輻射檢驗與產地證明的,還有宮城、巖手、山梨、靜岡所產的菇類,以及宮城、巖手產之水產,靜岡縣產之茶類,與宮城、琦玉、東京產之乳製品。

根據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衆開講上的民意反饋,許多民衆擔憂,若食品栽種或養殖地區爲福島五縣,但經加工的地點不屬於五縣,是否同樣需要附上輻射證明?以及逐批查驗?

也有民衆指出,若產品內的原料含有停止輸入查驗五縣的菇類及漉油菜,是否也被歸類爲禁止進口之品項?這些都是政府有待對外解答的地方。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政府開放福食的預告期僅僅10天,目前累積的30多則意見表達恐不足以支撐整體民意,臺灣過去對日本農產、水產品接受度高,這兩類產品卻最具輻射殘留風險,若沒有良好的把關機制,恐影響國人健康。

黃怡騰說,從科學證據來看,目前福島五縣還是有輻射存在,且日本於當地的管理還是有漏網之魚,而食藥署的風險評估報告中,也僅排除癌症與遺傳風險,顯示對於其他部分仍有相當疑慮。

他質疑,既然日本當地的輻射污染仍存在,當局也持續排放核廢水,我國既然已都觀察10年,爲何不能再持續觀察5年?以保障國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