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長企業2024⑨丨創新藥企普米斯的“中場戰事”:注重原始創新,躋身全球醫藥競爭序列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中國醫藥行業投融資“寒冬”已持續兩年多,與此同時國產創新藥“出海”交易火熱,在“冰火兩重天”之下,中國創新藥企開啓了一場激烈角逐的中場戰事。
數據顯示,近三年中國本地藥企研發的新藥對外授權平均每年有30個品種。縱觀2023年全年,中國藥企達成的對外權益許可事件超過80起,較2022年增加約60%。隨着跨境項目轉讓的增多,中國醫藥創新生態也隨之轉變,越來越多中國藥企開始躋身全球醫藥競爭序列之中,尋求差異化生存。
普米斯生物技術(珠海)有限公司(簡稱“普米斯”)就是其中一傢俱有典型代表性的生物製藥公司,其專注於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創新生物藥發現和開發。2023年,普米斯前後兩次宣佈與國際藥企巨頭BioNTech(百歐恩泰)達成戰略合作,經此一役,這家新銳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開始在業界名聲大噪。截至去年底,普米斯已經完成約2.5億美元的融資,整體估值約50億元人民幣。
普米斯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曉林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這些年的政策春風吹拂下,大批科學家和跨國藥企高管歸國就業創業,使中國迅速追趕海外新藥的研發水平,快速跟上的還有投資人,醫藥板塊融資市場也活躍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爲中國已經邁入可以自主做創新藥的階段。”
把握原創新藥主動權
曾先後在雅培、施貴寶、Adimab等公司任研發高管的劉曉林,早年已是PD-1抗體藥圈內知名的科學家。2012年回國任信達生物研發副總裁一職後,他“從0到1”組建並領導一支100多人的研發團隊,建立了包括20多個抗體新藥的產品鏈,並作爲項目負責人領導團隊成功完成國產PD-1單抗新藥(信迪利單抗)的開發上市。
在2018年信達生物上市後,劉曉林轉身離開,與合夥人前往珠海創辦普米斯。談及創業初衷,他直言,“當時多數的創新藥開發仍然屬於fast follow(快速跟隨),並不是自己真正希望做的原始創新,我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一些真正具有原創性的創新藥。”
劉曉林所說的“原始創新”,是指在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的前提下,憑新的治療概念、治療策略,新的靶點、新的機制,新的技術等突破,開發以患者爲中心,滿足臨牀上沒有滿足的需求的原創新藥。
普米斯與BioNTech合作的項目,是就其自主研發的抗PD-L1/VEGF雙特異性抗體(PM8002)達成一項許可和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條款,BioNTech將獲得PM8002在全球(大中華區除外)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普米斯將相應地獲得5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億美元的開發、註冊和商業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級銷售提成。
繼今年3月,普米斯宣佈PM8002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審評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後再傳新消息,不久前PM8002注射液已獲批准開展一項註冊性III期臨牀試驗。其進展之迅速,離不開公司自身的科研實力和平臺搭建能力。
截至目前,普米斯正在推進逾20個一類生物新藥項目,其中10個抗體新藥項目正處於臨牀研究階段。普米斯在抗體發現、抗體工程改造、發現生物學、臨牀前、CMC研究各環節,均建有核心技術平臺,可以支持抗體新藥項目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從抗體發現到臨牀申報。
面對當前國產藥物熱門品種ADC集體“出海”這一風口,劉曉林透露公司已經着手搭建ADC平臺。他進一步強調,“我們做ADC平臺並不是爲了跟風,隨着精準治療時代的到來,ADC將會替代化療,未來‘IO(腫瘤免疫療法)+ADC’聯合用藥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把ADC平臺做好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認爲下一個階段的ADC藥物開發又會回到相關抗體的生物學機制上,抗體包括單抗,雙抗等的功能可能會起到更關鍵的作用,而抗體研發是我們的強項,普米斯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發揮更多的作用。”
據醫藥魔方數據庫統計,2023年起,除了普米斯,BioNTech相繼與昂科免疫、映恩生物、道爾生物、宜聯生物和藥明生物達成BD交易,交易管線中以ADC產品居多,這類藥物已成大藥企的兵家必爭。
憑藉出色的科研和管理能力,普米斯境外交易熱度從2023年延續至2024年。今年年初,普米斯宣佈與Bitterroot Bio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可用於調節免疫系統和調控炎症反應的雙功能蛋白類新藥,從而達到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Bitterroot Bio首席執行官Pavan Cheruvu博士表示,選擇與普米斯合作正是看中其多年在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開發方面積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領先的蛋白類藥物設計和開發能力。
“我們還會犯很多錯,但會生存下來”
據統計,2018年、2019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早期風投和私募募資達172億美元,超過美國。劉曉林稱,普米斯搭上了中國醫藥投資熱潮的末班車,一定程度推動了公司前期快速發展,但是近3年生物醫藥板塊經歷融資收縮,當音樂停止,企業必須調整生存策略活下去。
在劉曉林看來,生物創新公司在有產品商業化上市銷售並盈利之前都是先生存再發展。License out(對外授權許可)首先解決了融資收縮寒流下的生存問題,每一筆跨境轉讓交易都意味着企業在行業週期低谷中獲得能夠“回血”的現金流。與BioNTech的兩筆合作交易預付款加上目前現金,可以爲普米斯帶來更多的運營時間。此外,如果跟發達市場頭部頂尖的跨國藥企合作,某種程度上也會產生“大廠背書”的效應。
“即使行業投資行情好轉,我們也會選擇合作,對於創新藥這種‘燒錢’的行業,很少有生物科技公司能憑藉一己之力把一條路走到頭。只不過現階段行情確實不好,企業都不得不把合作執行計劃靠前了。”劉曉林補充道,從生物醫藥領域發展的角度看,投資造成的泡沫不見得是壞事。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培養了一大批創新藥人才,促進了近年來中國創新藥的快速崛起。此外,資本寒冬過後是行業洗牌出清的時候,對行業生態的建設也是一件好事。
今年全國兩會,“創新藥”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爲,中央把生物醫藥產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寄予了極高的期望,生物醫藥是最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的領域。
劉曉林認爲,AI(人工智能)和BT(生物技術)是代表當今世界科技產業競逐最高精尖的兩個領域。“基於兩者專利的單一性和複雜性判斷,我認爲BT是中國能夠率先突破的行業。儘管在基礎研究方面仍與美國存在差距,但是已經不斷逼近美國水平,並不遜色於歐洲。”
雖然難言已經穿越嚴冬、再迎暖春,但經過幾年的戰略部署,普米斯以珠海總部爲核心,在香港、蘇州、上海、北京、南通佈局研發分中心和生產基地,逐漸建立了一條集抗體發現、開發、臨牀研究、產業化生產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中國創新藥賽道上開闢出一條差異化創新發展之路,並正在努力躋身全球醫藥研發前列隊伍。
“我們在這條路上還會犯很多錯,但我們肯定會一直往前走不會死。”這是對話即將結束時,劉曉林引用全球最具創新力的藥企再生元(Regeneron)CEO在2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犯錯是做創新藥的常態,我希望普米斯也能在不斷犯錯中成長,不斷堅持,最終達到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