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博/充滿政治算計的行政區重劃

賴清德日前拋出「行政區重劃」,認爲此舉必能翻轉南北區域的失衡。(圖/Pixabay)

賴清德院長去年在行政院年終記者會表示,針對非直轄市與直轄市差異問題,行政院今年可望透過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解決同職不同職等問題,並討論行政區重劃,以免城鄉差距拉大。

賴院長看來相當重視城鄉差距的問題,但很遺憾賴院長主政7年的臺南市,卻因爲縣市升格,讓列入升格的臺南縣也苦於合併之後,加重了人口外移、偏鄉邊緣化等問題。現在,賴市長變賴院長。原來賴市長都覺得棘手的問題,賴院長又該如何處置?臺南市內部偏鄉邊緣化問題,無關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的人才流動與財政收支問題,賴市長都束手無策,更復雜的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的資源分配、調整,能期待賴院長有合宜、長遠的擘畫嗎?

賴院長此次點出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政務官常任文官會因同職不同職等問題造成人才外流,進而帶出行政院考慮制定行政區劃法的主張。事實上,行政院要解決同職不同職等、城鄉差距拉大等問題,何須勞師動衆制定行政區劃法、重劃行政區?行政院只需修改《職務列等》以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即可處理人才流動問題;若要處理城鄉差距,除了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外,更重要的是符合當地需求的就業機會是否足夠?有人口增長的動力後,再考慮輔以大型公共建設建成新市鎮纔是正途。然行政院何須大費周章重新規劃行政區重劃?這背後的意義目的,恐怕並不如賴院長年終記者會所講的那麼單純。

那麼行政院此時拋出行政區重劃,恐怕仍不脫政治計算。我國行政區劃分,大致來說早在1945年頒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就大致底定,其後雖歷經臺灣省改組臺北高雄兩市先後升格直轄市,但直至2009年止,中央政府大致都依循1945年所擘劃的行政區劃分來治理。直至2010年的五都改制,地方治理纔出現重大的變革,亦出現許多制度設計之初未曾考慮到的問題。

首先,五都改制的經驗,已驗證縣市合併升格的直轄市,舊縣區並不會因爲改制升格而有所發展,反而造成新資源更加挹注於舊市區,導致舊縣區人口外移、加速沒落。臺南縣如此,臺中縣高雄縣亦是如此,無一例外。因此,行政院想將透過行政區整並,達到均衡區域發展的目標,恐事與願違。

從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來看,歷次的行政區重劃,仍不脫離政治與人文地理的範疇與意義。如果以蔡英文總統競選所提之區域聯合治理政見,來預想賴院長的行政區重劃雛形,則整個行政區重劃背後隱藏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舊有的人文地理疆界以及限制地方性的政治參與。

試想,當苗栗併入大桃竹苗區客莊文化是否得以延續,不無疑問。如此斧鑿甚深的劃分,無非是希望斷開地域、人文與土地的連結,以獲取政治利益。其次,縣市合併後,所有升格縣市都將面臨議員席次大幅減少、鄉鎮官派的問題。從民主政治演進的歷程來看,可謂是大開民主倒車。民進黨大幅度進行行政區整並,卻未提地方制度法配套,顯然是希望大幅縮減各級民選代表席次以及達到官派鄉鎮長目的。以上種種,無非就是不斷壓縮在地意見,及抑制偏郷爭取資源。

以臺南經驗視之,賴院長談縮短城鄉差距,顯然自曝其短也用錯藥方。如果單純要解決同職不同職等問題,根本不用動到行政區重劃。如果要解決城鄉差距,增加就業機會和人口,調整《財政收支劃分法》統籌分配款計算方式、保留草根性民主,輔以大型公共建設。行政院以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進行行政區重劃,是看低人民智慧,亦不能怪在野黨用政治算計的角度看待此事。

好文推薦

高思博/失政的2017,國民黨將「戰」出制衡

高思博/轉移焦點只爲卸責 空污讓人看破政府手腳

高思博/空洞的善意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高思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思想進擊」召集人、前臺南市立法委員。高思博個人臉書、個人LINE ID:apopo1po。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留刪修權。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