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聯合企業培養專班人才 多方共建預製菜科創平臺

前不久的“胡潤中國預製菜生產企業百強暨大單品冠軍榜”發佈盛典上,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遇到了一羣來“取經”的學生,他們來自全國首個預製菜研究生班——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特色預製菜產業發展創新”研究生專項班(下稱“創新班”)。

“一個好的賽道,往往會有很多人涌入。到最後,彼此的差距就是人才的區別。預製菜產業也類似。”胡潤與學生對話稱,“同學們可以先向優秀企業學習,思考‘why they do well’,它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不少與會企業代表也言猶在耳。“歡迎創新班師生前來交流學習”“我們有相關崗位的招聘需求,希望同學們學成後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願意設立獎學金支持,定向招聘學生到企業培養”……多家知名企業紛紛在活動後向創新班拋出橄欖枝,邀請師生交流調研,有意“預定人才”。

爲搶佔產業新賽道,企業免不了對人才的渴求。過去兩年,全國不少高校乘勢而上,專爲預製菜新設課程、專業甚至學院,以多種方式培養梯隊人才。在預製菜領域領跑的廣東,去年已集聚相關企業逾6000家,“預定人才潮”一觸即發,又該如何應對?

新賽道“引才”

研發類崗位在招聘市場最“吃香”

盛典上發佈的《2024胡潤中國預製菜生產企業百強榜暨大單品冠軍榜》備受關注,廣東以17家上榜企業,成爲全國上榜企業最多的地區。

作爲預製菜產業的策源地,近幾年,廣東已快速發展爲全國預製菜產業高地。據統計,2023年廣東預製菜相關企業超過6000家,產值達700億元,同比增長25%,佔全國總產值14%。

而廣東之外,山東、福建、四川、湖南等地區也在積極佈局預製菜產業,擠進該賽道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預製菜是介於傳統農產品與預包裝食品之間的新業態,原料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加工相對簡單、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對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咀香園”)董事、首席技術官張延傑表示。

根據行業整體發展情況,張延傑將預製菜專業人才大致分爲經營人才、研發人才、生產人才、營銷人才四類。其中,經營人才重點培養經營理念,提高市場判斷力和開拓力,研發人才是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技術人員或研發團隊,生產人才集中在品控和檢驗,營銷人才則要熟悉電商直播、市場推廣和物流配送等產業鏈下游環節。

“過往我們招聘,以傳統食品專業人才爲主。”花花食界創始人兼CEO陳建華告訴南都記者,這些專業的學生學科基礎紮實,進入職場後,在把握客戶需求、互聯網營銷等方面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調整,才能更好地勝任崗位。

進入多個網絡招聘平臺,南都記者以“預製菜”爲關鍵詞檢索後發現,預製菜企業的招聘需求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研發端,如預製菜研發工程師、研發經理等;二是市場端,如預製菜銷售經理、市場調研與推廣、產品經理、業務專員、直播主播等。此外還有預製菜廚師、生產經理、後廚人員、質檢員等崗位。

在一衆預製菜招聘崗位中,研發類崗位最爲“吃香”,常能佔據“半壁江山”。根據企業招聘需求,該類崗位往往需要具備多領域的綜合能力,如熟悉各類食材的特性和製作方法,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並確定配方和工藝;負責新產品從研發到批量生產的全過程,包括項目立項、配方確定、工藝設計、產品測試……與稀缺性相對應,預製菜研發崗的月薪多集中在1萬-1.5萬元,最高可達3萬元。

成立於2022年初的花花食界,是一家主打西式預製菜的企業,正在做大做強。“目前,預製菜專業人才對於企業還是很稀缺的。”陳建華也向創新班釋放了“引才”信號,“華南農業大學能把握機遇開設創新班,十分具有戰略眼光。”

校企共籌建

全國首個預製菜研究生班誕生

預製菜市場打得火熱,高校也在搶抓風口,針對預製菜增設相關課程、專業甚至學院,立足不同梯度探索培養預製菜專業人才。

例如,2022年11月,河南省教育廳等十五部門聯合發佈2022年度河南省特色行業學院立項建設名單,其中包括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現代預製菜行業學院;2023年3月,四川旅遊學院預製菜產業學院正式開班;2023年5月,四川輕化工大學成立預製菜產業學院,與自貢市人民政府,以鹽幫菜麻辣鮮香爲特色開展產品研發,揚州大學也發佈通知,啓動預製菜膳食工程師微專業招生工作……

專業學科設立無法一蹴而就。上述高校中,不少選擇先以“微專業”的形式進行教學。以揚州大學爲例,該校旅遊烹飪學院預製菜膳食工程師微專業招生簡章顯示,招生對象面向校內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在校本科生,共設有6門專業課程。學制原則上1年,最長不超過2年。學生在修完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後,可發放預製菜膳食工程師微專業證書。

2023年9月,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個“嶺南特色預製菜產業發展創新”研究生專項班,學制3年。首批預製菜研究生招生24人,通過“成建制”培養模式,與預製菜相關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共同籌建。

“當前預製菜行業發展迅速,存在不少與科技水平相關的問題,包括供應鏈體系的建設、預製加工的程度、如何提高還原度等。”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杜冰介紹,學院爲此優化了課程體系,在開設了食品加工與保藏、食品化學、食品安全和營養、食品包裝等多門傳統食品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設“農產品預製菜加工技術專題”“食品加工新技術與產品開發”等課程,旨在重點開展預製菜共性基礎研究,研發預製菜原料半成品加工與貯存技術,構建預製菜營養科學、風味科學、品質形成機理與調控等食品科學理論。

研一期間,創新班學生以理論學習爲主。黃美華和陳睿志都是首屆創新班的學生,也是在此次活動上和胡潤對話的同學。

本科期間的黃美華就通過在校學習和進入食品企業實習,對預製菜行業有了初步瞭解,也產生了興趣,於是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創新班。“學院給予了我們很多提升的機會和平臺,包括邀請行業專家授課、參加學術報告、參與企業的技術和產品討論會等,讓我們對預製菜行業有了更深的瞭解”,僅過去一學期,黃美華就感到收穫頗豐,對未來發展也有了思考,“我希望能進入預製菜行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行業裡深耕。”

研二至研三期間,這些學生將由校內導師同校外導師統一組織進入企業,以預製菜行業爲背景,結合企業的需求開展專業實踐,提升實操能力。

專業型人才

應培養生產端的“工程化思維”

預製菜一頭連着田間地頭,一頭連着生產車間,預製菜專業人才也需要把研究做在“大地上”“車間裡”。

陳建華提出,預製菜專業型人才應具備生產端的“工程化思維”,即瞭解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掌握產品從實驗室研發至工廠生產的流程。廣東省焙烤食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咀香園技術中心總監也補充道,“研發人才不單是在實驗室把東西做出來,還要全程參與後續的測試環節,例如參數調整、工藝改良,產品才能最終走進生產車間。”

夏雨深有體會。他也是一位“華農人”,2010年碩士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專業,隨後入職咀香園從事技術開發工作,並逐漸成爲學院和咀香園之間的“橋樑”,負責對接產學研合作。

咀香園杏仁餅乃廣東中山特產,其製作工藝流傳於民間,是中山市傳統技藝,後被列爲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初讓夏雨決定加入咀香園的,還是在這裡的那段實習經歷。

“學校的食品工藝課程只有焙烤食品大類工藝,不會包含杏仁餅的製作方法。到了企業我才發現,杏仁餅製作工藝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他記得,咀香園有一個專門的磨粉車間,綠豆研磨之前要提前浸泡4-6小時,萌發了種子後再進行乾燥與研磨,如此磨出的綠豆粉更香、更疏鬆,風味更好。

2021年,咀香園與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合作的“傳統廣式焙烤食品加工與安全控釋關鍵技術及升級”項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該項目建立了傳統粵式焙烤產業現代化標準體系,推動廣東省傳統焙烤產品產業升級。這是10年來,咀香園與華南農業大學深度合作的成果體現。夏雨感嘆,“學校能夠夯實學科的理論基礎,但實際應用不盡相同,一定要跟行業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創新班設有校外導師25人,涵蓋食品加工、食品檢測、食品營養等方向,來自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溫氏食品集團、咀香園、九毛九餐飲集團、湛江國聯水產、無限極(中國)等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

張延傑、夏雨均是華南農業大學校外導師。據介紹,校外導師的日常教學主要分爲兩方面:一是學院設置的預製菜專題報告會,每週邀請不同的預製菜企業爲學生分享實際生產過程中新產品研發、中試(即“中間性試驗”)產業化及質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深入瞭解企業的研發、生產及質量管理過程。

另一方面,通過在企業建立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研二、研三到企業參與產品研發或技術開發項目,從實踐中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校外導師還將參與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選擇以預製菜行業爲背景的應用性題目,加強學科交叉,兼顧學科背景和實際應用。

對於即將進入實習期的創新班學生,夏雨透露,預計6月份會確認前往咀香園實習的人選,並在雙方瞭解情況之後開展課題研究,帶領學生參與具體項目。

產學研合作

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並非朝夕之功,現階段僅憑少數高校開設的預製菜專業,無法解行業“人才之渴”。思考預製菜專班人才的培養問題之餘,仍需思考如何用好傳統食品專業“人才池”,以實際的市場需求推動現有人才轉型升級。這離不開政企學界多方努力。

2022年,廣東出臺了《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當中建議把預製菜產業人才培養納入“粵菜師傅”工程,鼓勵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和普通高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推進預製菜“產學研”基地建設。同時,依託省“粵菜師傅”人才培養與評價聯盟,發揮粵菜餐飲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組織開展預製菜生產、電商直播、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等產業發展相關職業(工種)技能人才培訓和職業技能評價,大力培養預製菜相關人才。

幾經思考後,夏雨認爲,預製菜行業應注重兩類人才培養:一類是能將傳統制作技藝進行食品工程化的研發人員。他解釋稱,大多數預製菜師傅懂食材、會烹飪,對食品加工比較陌生、缺乏食品工程思維,而食品專業出身的科班人員,通常不太懂餐飲製作,缺乏生產實踐能力,因此要注重食品工程化思維培養,將傳統菜餚製作現代化與標準化。

另一類是能對預製菜進行全面質量風險管理的品控人員。“尤其現階段的預製菜行業法規還不健全,具體採用什麼樣的標準,需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研究,且經驗性很強。學生在校很難涉及這些知識。”他說。

夏雨還注意到,創新班通過與預製菜行業全面的產學研合作,能夠提升學生在新品研發、質量分析、問題解決及法規管控等方面的能力,在營銷技能方面仍顯不足欠缺。“營銷類課程有些超出了食品學院的教學範疇”,他點出了問題關鍵,表示計劃向學院提出建議,聯合經管學院開設與食品經營、食品營銷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對市場有更深入的瞭解。

“預製菜專業研發人才稀缺,導致產業創新動力後勁不足。”在民革廣東省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科飛看來,政府層面應以產學研模式壯大人才隊伍力量,指導和支持更多預製菜生產企業與省內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預製菜科技創新平臺,着力提升特色預製菜關鍵核心技術產學研聯合攻關能力,賦能產業創新。

“當前,創新班每一屆招收20-30人,每年報錄比約爲1:8,按照3年學制培養,人才規模正在逐步擴大。”談及創新班的未來發展,杜冰表示,希望配合學校“雙一流”建設,發揮食品學院良好的學科基礎,將創新班打造成預製菜行業的“黃埔軍校”,爲行業輸送優秀人才。

迴歸市場,企業對這批學生的培養滿懷期待。“我們希望能與高校師生產生良好合作,共同推動中國預製菜產業快速、良性、高質量發展。”陳建華說。

南都調研 總第240期

統籌:南都記者 莫郅驊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吳文偉 記者 莫郅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