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電商平臺爭奪中國賣家

近日,亞馬遜又有新動作,宣佈推出“2024亞馬遜出口跨境物流加速器計劃”,主要從跨境物流產品、供應鏈管理、目的地倉儲、本土團隊建設四個方面提升對中國賣家跨境物流領域的服務。

一直以來,亞馬遜都在努力與中國賣家建立合作關係,平臺對中國賣家的喜愛又一次具象化。

知名電商巨頭eBay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全球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向中國賣家拋出橄欖枝。

中國賣家“不負衆望”,正快速佔領全球各大電商平臺。

根據各地初步統計,全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2萬家。在亞馬遜美國站,中國賣家佔到了頂級賣家近50%的比例,同時這一羣體貢獻的第三方GMV差不多佔據半壁江山。

截至2023年年底,俄羅斯電商巨頭Ozon賣家數量已經達到約50萬人,其中超10萬是中國賣家,佔比至少爲20%。

法國電商平臺Cdiscount擁有15000多名第三方賣家,其中中國賣家約有5000人,佔比高達三分之一。

如此結果是雙方各取所需,中國賣家想要尋找新的盈利增收點,電商平臺也想依靠中國豐富且低廉的商品獲取競爭優勢。憑藉“世界工廠”的核心地位,中國賣家與各大電商平臺緊密連接,不斷創造銷售奇蹟。

隱患也在如影隨形。

賣家與賣家之間的博弈永無止境,“內卷”是各行業知名詞彙,這個詞在跨境圈卻持續成爲中國賣家的專有名詞,一批中國賣家在海外,卷死別人也卷死自己;平臺與賣家之間的關係也持續性劍拔弩張,部分平臺各項收費層出不窮,嚴苛罰款層層剝削……對立之下惡性結果不斷顯現,平臺們和賣家羣體們在零和博弈中不斷前進,最終要麼慢慢走向共生,要麼兩敗俱傷!

利好政策加碼,各大電商平臺爭奪中國賣家!

全球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正在加緊吸引中國賣家入駐。

今年3月份,沃爾瑪在深圳舉辦首屆賣家峰會,沃爾瑪全球電商各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官方招商團隊輪番上場、賣力宣傳。

時間再往前推一個月,沃爾瑪重磅推出中文版賣家平臺,開始允許賣家用中文提交支持案例,平臺還在運行一個測試計劃,以簡化其物流服務WFS的導入……這些舉措是專門爲中國賣家提供的便利。爲了吸引中國賣家入駐,沃爾瑪狠下了一番功夫。

近兩年,波蘭電商巨頭Allegro同樣將目光瞄向中國賣家。不僅爲中國賣家提供免費的賣家培訓和專業的中文支持,創建中文幫助中心,還簡化了中國賣家的入駐流程,中國賣家入駐Allegro不需要提供翻譯文件,可直接上傳中文原件。

類似的舉措,還被全球其他電商平臺持續應用,利好政策不斷加碼,招商效果顯著。

今年4月份,沃爾瑪市場上四分之三的新賣家來自中國,超過了 3 月份創下的 67% 的紀錄。2021年3月份,沃爾瑪開始允許國際賣家入駐,但除了印度、加拿大、英國和越南的一小部分賣家外,大部分國際賣家都位於中國。

Ozon平臺上的中國賣家數量也在急劇攀升。

2022年11月,Ozon於深圳開設中國總部辦公室,正式吸納中國賣家,計劃在2024年招攬到超10萬名中國賣家入駐,並將來自中國賣家的營業額提高10倍。如今計劃已經圓滿實現,完成時間提前至2023年末。

在沃爾瑪、Ozon、Allegro等電商平臺發力中國市場很久之前,Wish、eBay、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已經發現中國賣家的閃光點和價值。

亞馬遜是如今跨境電商平臺中當之無愧的“王者”,但是很多中國賣家的跨境之旅卻是始於eBay,早在2010年左右時間,已有一批中國賣家在eBay平臺賣貨,廉價的物流、平臺寬鬆的發展政策,再加上跨境電商行業起始階段的紅利期,中國賣家出海的能量輕鬆超乎想象,大家都在樂此不疲地發貨:“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2011年,以低價出名、有着“美版拼多多”之稱的Wish平臺面世,成立不久,Wish便把重點放在中國賣家身上,最終,中國賣家遍佈平臺各個角落。Marketplace Pulse數據顯示,在Wish這個擁有數十萬賣家的移動購物平臺上,中國賣家的比例一度高達94%,其餘賣家分佈在全球各地。

初始階段,中國賣家和Wish平臺之間是攜手共同成長的關係:中國賣家過着“一上架就出單”的富裕日子,2014年當年向中國賣家開放的Wish平臺,已經順利拿到華爾街69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Wish崛起,一度不把中國賣家放在眼中的亞馬遜意識到這個羣體的重要性,2015年亞馬遜迅速啓動“馬可·波羅”計劃,組建北京團隊與中國賣家簽約,把“賣家中心”翻譯成漢字,併爲他們提供實時客戶支持。

可靠數據顯示,2015—2016年,每天都有數千箇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上註冊成功。

中國賣家助力Wish,也在回饋亞馬遜等其他電商平臺。

據瞭解,中國賣家爲Ozon貢獻了跨境交易額的90%,平臺各個類目均有中國賣家身影,尤其是服裝、家居用品和兒童產品這3大熱賣常青類目上,中國賣家的份額佔比是最大的。

中國“出海四小龍”(Temu、SHEIN、TikTok、阿里速賣通)持續向海外市場發起猛攻,它們的GMV加起來已經接近美國電商市場份額的10%。其中SHEIN和Temu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在美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有跡象表明,這兩個平臺已經有“蠶食”亞馬遜業務的跡象。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自2022年9月在海外推出以來,Temu用戶數量在今年1月份增長到5140萬,而亞馬遜的用戶則從去年9月的6960萬下降到6700萬。

中國賣家對亞馬遜的重要性更甚。eCommerceDB指出,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的佔比逐年攀升,GMV(商品交易總額)在逐年加大。

2017年,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的GMV爲480億美元,這相當於亞馬遜總GMV的18%。2022年,中國賣家GMV達到了2010億美元,漲幅爲300%,佔亞馬遜總GMV的26%。eCommerceDB預測,到2023年底,中國賣家總的GMV將達到2380億美元,佔到亞馬遜總GMV的28%。

也就是說,在亞馬遜平臺上,每四個賣家裡面就會有一個是中國賣家,真實數字或許更大,因爲平臺上面還充斥着美國資料註冊的中國店鋪。

現在,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佔據近50%的暢銷商品。今年年初,亞馬遜首次承認中國賣家在其市場上的市場份額,稱之“意義重大”。爲此,亞馬遜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年度10-K表格時,在其國際業務面臨的風險警告中,還把中國賣家位列其中。

亞馬遜如是說——由於中國賣家佔我們第三方賣家服務和廣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而中國供應商提供我們組件和成品的很大一部分,監管和貿易限制、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法律、經濟因素、地緣政治事件、安全問題或其他對中國賣家和供應商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可能會對我們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儘管如此,亞馬遜依舊擺脫不了對中國賣家的“嚴重依賴”。

“把中國賣家都趕走了,亞馬遜股價得暴跌。”多位業內人士揚言。

其他平臺亦如此,中國賣家和各大電商平臺雙向奔赴,大家一邊盡力維持平臺秩序,清除違規商家,一邊給予白帽賣家安撫。

Ozon中國區負責人Simon Huang公開表示,發展在中國地區的業務將爲Ozon帶來優質品牌和賣家數量的大幅增加,擴大平臺的產品品類和SKU數量。

中國製造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製造憑藉低廉的綜合要素成本成爲全世界製造業生產成本的價值窪地,吸引發達國家制造業企業向中國產業轉移,很快躍居成爲“世界工廠”。

和則雙贏,鬥則俱敗!跨境電商發展走向下一程

背靠強大的供應鏈資源,中國賣家跨境銷售產品,在價格以及銷售優質產品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商品高度青睞。

理想狀態下,中國賣家以跨境電商平臺爲載體,不斷“收割”海外消費者,跨境電商平臺藉助中國賣家業績騰飛,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不過,跨境電商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失控情況時有發生。

大多數中國賣家之所以能在海外“大殺四方”,無非是利用中國供應鏈的強大優勢,把產品售價不斷壓低,使用低價“大殺器”搶奪消費者時,總有一些人不斷突破價格底線。

尤其是在亞馬遜平臺,“戰略性虧損”是一種很常見的打法,別名螺旋打法,具體過程如下:先以超低價格甚至虧本價售賣產品,迅速提升產品排名;產品排名成功靠前之時,再緩慢提升產品價格,以期後續賺取更多的錢。

雖然中國賣家對螺旋打法廣爲詬病,認爲“卷別人也是卷自己”,這樣的零和博弈並非長久之計,只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果,最終受傷的可能只會是中國賣家“自己人”和中國跨境電商全行業。

可內卷卻從未消失。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當下的營商環境,想獨善其身很難。你不內卷,總有競爭對手想走“捷徑”,現實分分鐘“教你做人”。他將內卷比喻爲一碗毒藥,喝下去是可能是飲鴆止渴,不喝下去也可能活不長。

跨境電商賣家之間的競爭程度日趨激烈,產品和同行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剛上架就有一堆競爭對手低價圍剿的情況不在少數,產品賣不出去就是一堆不賺錢的庫存,FBA倉庫積壓一堆死庫存,不光要被亞馬遜收取長期倉儲費等費用,移除棄置也要掏錢;即使把貨物轉移至海外倉,也很難再把這批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貨物運回中國了,因爲成本很高。

不賺錢的產品,低價虧本賤賣處理,成爲諸多賣家一致選擇的做法。

隨着跨境電商開始走向下一程,內卷持續如影隨形。

一直以來,中國工廠生產的商品擺滿了美國等零售商和品牌的貨架。全託管、半托管模式的出現,讓跨境電商出海門檻直線降低,過去爲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生產產品的工廠,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搭建的銷售模式,可以將產品直接銷售給海量消費者,即使是不懂英語的內銷土老闆,也可以無憂出海了。

相比中間貿易商,更有價格優勢的源頭工廠顯然更能俘獲消費者芳心,跨境電商的整體銷售價格被進一步拉低,部分賣家本就微薄的利潤再遭縮水……

業內人士“風中的廠長”認爲,其實電商最卷的時候還沒到,一個理想的商業社會,應該是每個環節價格透明,消費者清楚知道工廠的生產成本,中間商渠道成本,大多數行業不再有超高利潤。這個所謂的理想狀態纔是最卷的,目前我們正在一步步接近。賣家與賣家之間充滿明爭暗鬥,賣家與部分跨境電商平臺之間的關係,也會劍拔弩張!

Wish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典型案例。

今年4月份,Qoo10對Wish的收購已經完成。Qoo10 Pte. Ltd.目前擁有並運營Wish平臺以及與Wish電商平臺有關的所有ContextLogic子公司。Wish這個曾和亞馬遜、eBay、速賣通並稱爲跨境電商四大平臺的昔日熱門平臺,不知不覺中就掉隊了。

Wish賣身完成,未能在跨境圈激起過大的水花,除了收穫一片罵聲。

“廉價”是跟隨Wish成立至今的標籤,與此同時,中國賣家也在一路見證這個平臺的輝煌與落寞。

不同於現在的“臭名昭著”,一開始,Wish平臺在中國賣家羣體中的口碑還算良好,因爲平臺上的各項規則相對公平,“發展過程中逐漸忽視中國賣家”這個原因,被業內人士認爲是造成賣家與平臺之間天平傾斜的主因。

一位曾做Wish的賣家小張表示,平臺格局太小,自身幾萬+銷量的爆款被平臺直接複製,就連評論也被一起導入進自營店鋪。“自營公然搶奪第三方賣家的生意”這還不夠,接下來無論是不合理的罰款政策、物流壟斷,還是強制性退款政策等,都在一步步傷透自己的心……

小李感同身受,其2018年一度因物流政策被罰了幾萬塊,其中就因爲沒有及時換單號,一個單就要被罰100美金。

小李一度放話:這個電商平臺不“倒”都難!每次有關Wish的消息流出,下面總會有類似的聲音。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Wish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大批Wish賣家給出的答案是——沒有。

“中國賣家入駐平臺最終目的是爲了賺錢,平臺只想着賺賣家的錢,賣家受不了剝削無奈退出,賣家少了產品就少了,平臺上的消費者也會不斷流失。”小李表示,沒有中國賣家支持,平臺落敗是遲早的事。

現在,賣家把對Wish的罵聲轉移到其他平臺身上。捱罵最多的那一位,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業內人士認爲,平臺如果一直只把賣家當做供貨的工具,以價格高低爲衡量產品好壞的唯一標準,全託管模式成長到一定程度,貿易商會不斷被壓榨出局,留下直接對接上游的工廠,屆時,工廠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爲接下來平臺進一步壓榨的對象成了這部分羣體。

平臺榨乾商家這種畸形模式,註定自身走不遠,最後,只會是雙輸的局面。

即使是有着顯著的供應鏈優勢。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資源都是有限的,無論人力、物力,需要合理利用、分配、使用,不能涸澤而漁。

平臺需要傾聽賣家的聲音,利潤應該回歸到商家,這樣他們纔有動力去研發創新。懂得讓利的平臺,才能和賣家長久和平共處,讓自己位於不敗之地。

平臺需不斷探索與商家的相處之道,商家需要探索的,是與未來的相處之道。

時代助推跨境電商賣家求變,正如曾經的鋪貨風光一時,現在卻是品牌化與精細化運營的天下。在風中的廠長等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商家的出路,要麼是砍掉各種不必要的成本,讓產品極致便宜。要麼做品牌,走質價比路線,滿足某個羣體的需要。各自做好自己的細分,便宜的跑量,貴的做品質。無論什麼時候的跨境電商,消費者均有足夠多的選擇,商家最終比拼的核心競爭力,往往只是產品力和品牌力。

好在,一批賣家顯然早已覺醒。告別無序的時代,他們主動求變,擁抱跨境電商新時代。無論大環境如何,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腳步仍在不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