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高血壓藥竟「小腿水腫」 藥物不良反應共分2大類

▲更換血壓藥竟「小腿水腫」,藥物不良反應共分2大類。(圖/吃藥示意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50歲的林先生罹患高血壓多年,因控制效果不佳,醫師近日幫他換了新藥,沒想到服用卻出現腿部水腫等症狀,醫師懷疑是藥物不良反應所致,立即幫忙更換藥物並通報,停藥後再也沒出現腿部水腫症狀,血壓也因調整藥物獲得控制。

基隆長庚藥劑科藥師蔡雨駒表示,藥物不良反應事只服藥後在人體造成不適、可能有害的反應,主要分爲2種,Type A爲可預期但與劑量藥理作用相關但與劑量、藥理作用相關;Type B則爲因個人體質基因相關但非預期。藥物不良反應也有嚴重度之分,輕者只要停藥就可緩解,少數嚴重者則需住院甚至急救保命。

蔡雨駒提到,藥物不良反應不等於副作用,副作用是在治療時伴隨着不想要反應,但身體會慢慢適應,也是可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大多是不可預期的,如過敏反應就是常見症狀。

藥品使用人數一多,藥物不良反應纔會慢慢浮現。(圖/記者李毓康攝)

爲何藥物不良反應無法在臨牀實驗階段就得知?蔡雨駒解釋,藥品上市前的臨牀實驗,對象只有數百、甚至數千人,樣本不夠齊全,但上市後使用的人卻增加至數十甚至數百萬人,「這時臨牀實驗沒發現的安全問題,纔可能慢慢浮現」。

爲了解決發生率較低的不良反應,上市後的通報機制,就是監視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蔡雨駒表示,林口長庚自2006年就啓用我線上通報機制,至今已有24個藥因嚴重不良反應被列入「管制開方名單」,透過透過系統端設定,讓醫師無法開立此藥品,確保同樣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不會再度發生。

每一種藥物都有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爲了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再度發生,蔡雨駒提醒,若服藥後有任何的不舒服,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同時也要記錄並知道自己的過敏藥品名稱,才能把不良反應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