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受傷 賠償金亂喊價?北市議員籲成立第三方單位認定

根據資料統計,近三年車內車外的傷亡事故平均有93件。示意圖。記者曾學仁/攝影

不少民衆搭乘公車時可能遇過急煞、車門夾到等受傷狀況,臺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現行賠償機制是由民衆和公車業者協調,如此恐造成漫天喊價等狀況,她建議比照北捷的設立第三方委員會去認定賠償金額。公共運輸處表示會納入意見參考,若有適法性問題,會由民間單位、業者等非政府部門成立。

王欣儀表示,民衆在公車上受傷的狀況屢見不鮮,除了制式的保險理賠之外,通常民衆會要求精神賠償或受傷期間工作的損失,但是在沒有公平機制審議之下,民衆又不知道過往賠償金額基礎,容易變得像是市場喊價,缺乏協調機制。

她建議能參照北捷成立的「特別濟助金髮給審議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消基會、法務局、專家學者等11到15名委員組成,共同審議斟酌補發金額作爲參考基準,即便民衆不接受,也有一次的再審機會,不僅保障民衆端,也讓業者在負起責任時有評斷依據。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也樂見,他指出,公車業者一年內碰到5、6起類似案件,業者確實也很爲難,現行碰到案例就會到議會或區公所調解委員會,沒有專屬於公車案件,「有公正第三方的協調平臺也不失爲一件好事。」強調會在由公車業者公會及主管機關公運處討論。

公運處科長業務稽查科長郭獻文指出,根據統計,近三年車內車外傷亡事故平均有93件,現行公車事故調解和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相同,業者與民衆合意和解、透過調解委員會,又或者依司法訴訟程序,針對公車保險,北市也有要求業者投保四項。

郭獻文說,目前尚未有法源依據成立相關委員會,但或許能朝向由公車業者、專家學者等民間方式成立,「公車業者有需求,也多一個雙方和解的溝通平臺,確實是好事。」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會在一個月內提出報告,針對法令、保險等內容研究,是否成立與北捷類似的審議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