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剖析日本股市大漲的動能與續航力

日股今年迄今漲幅7.47%,距離38,957點的歷史高點,僅剩不到3,000點、或8.33%。圖/美聯社

2024年元旦至今,日經225指數一路長紅,到19日以35,963點收盤,較去年底大漲近2,500點,日本股市去年飆升逾28%,今年迄今再漲7.47%,表現與美國NASDAQ並稱全球冠軍,且距離38,957點的歷史高點,僅剩不到3,000點、或8.33%。

不過,日股目前仍處於「補漲」階段,類似臺灣股市在2019、20年走勢。資深投資人應該都還記得,臺股在1990年創下12,682的歷史高點,成爲長達30年都無法突破的天花板,一直到2019年,當年臺股以全年23%的漲幅稱霸亞洲,該年底正式站上萬二大關,距離歷史高點僅不到6%。

2020年COVID疫情造成全球股市暴跌,但臺股表現強勁,在該年7月27日正式突破12,682點,從此30年的天花板變成地板。去年臺股漲幅略低於日本,拿到亞洲主要股市報酬率的亞軍,今年蓄勢待發準備衝破總市值新臺幣60兆元、加權指數2萬點等兩個重要關卡。以臺股19日收盤計算,上市公司總市值56兆元,再漲7.14%就可達到60兆元的目標;臺股收盤17,681點,距離2萬點還有13.1%。

當年日股的歷史天價比臺股早一個半月出現,在1989年12月29日寫下38,957點的紀錄。這次,日股顯然是跟隨臺股之後,試圖突破這個長達34年、橫跨整個世代的天花板。去年日股大漲28%、稱霸亞洲,類似臺灣在2019年的漲勢。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災難,日股在今年突破歷史高點紀錄的機率甚高。

許多臺灣的日本通、甚至日本人自己對股市漲升的現象都半信半疑,日本作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確存在企業老化、半導體業被臺灣超越、電動車被中國超越、企業創新動能不強等歷史積累的毛病,但是隨着全球經濟復甦與科技創新重拾活力,「落後補漲」也是必然會發生的,這是促使日股大漲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從最頂層的政治、到企業董事會的決策,正在進行極爲劇烈的結構性改革。

執政自民黨最大的派閥安倍派、第二大派閥二階派,以及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岸田派,19日同時宣佈或是召開成員大會決定「解散派閥」,自民黨的派閥政治瞬間崩塌,導致解散派閥的原因是總金額相對微小、但是違反道德操守與涉及刑事犯罪的政治獻金帳目醜聞。解散派閥顯然是自民黨高層討論後的共識,決定徹底拆解二次戰後至今自民黨與政壇的運作模式,岸田與自民黨的領袖展現了改革的強烈企圖心,原本就不斷被討論的岸田首相任期將提早在4月、或是9月結束,也可能在自民黨內形成共識,轉軌迎向新世代。

日本上市公司董事會的結構改革也全面啓動,二次戰後以來,日本企業重大決策以交叉持股的財團股東、貸款銀行與內部關係人優先,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順位不高。岸田上臺後,落實空喊多年的公司治理改革政策,由東京證券交易所帶頭祭出法令與行政指導,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透明、股價低於淨值的上市公司提交改善報告、提高女性董事與獨立董事的比重等,重大政策不斷加碼推出。

日本轉向擁抱歐美企業以「全體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價值,中大型上市公司競相提高股息,加買庫藏股,有些主動、有些被動在外資股東壓力下調整董事會的結構,日本企業的經營效力與企業價值非常可能展現新機,成爲支持日股長期上漲的重要動能。

第三個因素則是總體與個體經濟的轉軌。長達25年的零利率、23年的量化寬鬆、8年的負利率政策終了,日本10年期的長債利率與隔夜拆款利率的利差逐漸拉大、「利率正常化」已經起步,同時,日本重回溫和通貨膨脹的上升軌道、企業利益大增(受惠於日圓貶值)、今年的「春鬥」將可預見整體加薪幅度超過4%、上市公司的資本支出(新投資)也顯著增長,這些都是擺脫30年沉睡、復甦再起的重大利多。

還有,日本全國人民的財富總值在2022年突破4,000兆日圓,去年預期還會再增長超過4%,日股大漲、上海股市反向下跌,更讓東京證券交易所重新奪回上市公司總市值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寶座。企業與個人的財富顯著增長,岸田加速加碼NISA(個人退休金帳戶)優惠,鼓勵國民將銀行存款轉爲績優公司股票,預期也會釋放數以百兆日圓的資金進入上市公司。

慣於集體行動的日本,已經走向全面轉軌的十字路口,作爲經濟櫥窗的股票市場,上演補漲行情就是重大的訊號,至於經濟與股市的續航力有多強,則要看勞動生產力是否全面提升、僵化的企業決策能否抓住產業潮流、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可否持續、以及日圓匯率回升後整體社會的承受度,這些都是重要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