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洽籤跨國數位經濟協定臺灣不容閃失

工商社論

自從2016年民進黨二度執政以來,基於政治立場的考量,透過制訂專法,提供租稅優惠,積極鼓吹大陸臺商「鮭魚返鄉」,再加上美國川普和拜登前後兩任總統,見不得中國的快速崛起,對於長期主導、壟斷全球經貿遊戲規則的美國構成威脅以及挑戰,賡續啓動對中國的關稅制裁、貿易戰乃至於科技戰,從而也間接地提升蔡政府推動鮭魚返鄉政策的執行績效。

檢視近年來臺商的加速回流,業者固然是基於趨吉避凶的務實考量,但凡事有利也就有弊。瞬間大量資金的迴流,除了讓臺灣的資本市場增加更多的量能之外,同時也間接使得長期以來,本來就讓實體產業界憂心影響投資環境的「五缺」議題,包括缺電、缺水、缺地、缺人才及缺工,儼然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如何化解及滿足這些返鄉鮭魚的需求,自然也就成爲蔡政府無可迴避的職責與考驗了!

但從正向的角度來看,這些曾經西進大陸,甚至於新南向東協及印度的臺商,面對地緣政治美中角力下,一方面被迫選邊站,但一方面也可能因勢利導做出左右逢源佈局。但如果最後大徹大悟選擇迴流返鄉,則這些已有跨國投資營運經驗的臺商,其視野量能自然也就「非吳下之阿蒙」。從而,包括新加坡與臺灣的智庫研究團隊,最近即發聲認爲,臺商迴流將可爲「以臺灣串接新全球供應鏈」帶來更大的契機。

其中,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就指出,爲了便於構建當前數位世界的國際規則、設定基礎設施,實現跨境數位交易領域的系統相互操作性,進而促成在新興技術標準和治理模型方面的合作伙伴關係,「數位經濟協定」(Digital Economic Agreement,DEA)已經是新形式的國際經貿協定模式。

而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錢思敏則具體指出,其實新加坡除了已經與全球90多個國家、地區,簽署避免雙重徵稅的政府間協定,最新的發展則是也已經和澳洲簽署「新加坡、澳洲數位經濟協定」(SADEA),共涵蓋了包括人工智慧、數位創新和數位身分的領域,個人資訊保護,電子發票、貿易強化和農產品的E化認證等七大領域的合作備忘錄。此外,美國也正規劃要和其他國家以多邊形式簽署數位貿易協定。

面對這種全新的DEA跨國領域數位經貿合作模式,本來是臺灣跨領域數位產業得以串接全球供應鏈的歷史機遇,但很遺憾的是,儘管包括相關產業及智庫學者已經發聲,並例舉星、澳、美等國家已做出不同進度的迴應,我們的公部門體系,甚至連朝野立委在內,迄今仍未見對有關DEA的議題做出任何的迴應或提出質詢。

進一步探索何以在臺灣,除了相關的智庫學者之外,在公部門體系,包括扮演監督行政部門、反應民意期求的立法委員,以及職司面對問題研擬對策制訂法規的行政部門,竟然對當前國際上最新的熱門議題DEA,迄今未見置一辭,合理的推測是行政和立法部門可能對此議題渾然無知,又或者即使有所覺知,卻以事不關己而置若罔聞。然而智庫學者們則是直白地指出,這種落差反應出的其實是「沒有部會有跨國數位談判的經驗」,因而下意識的選擇即使知道了也不把它當回事。

然而,這種現象,殘酷的彰顯出臺灣因爲特殊的國際處境,已經從「被邊緣化」到「自我邊緣化」。而智庫專家們更憂心的則是,相關部會如此的消極甚至無知,將讓臺灣難以切入亞洲國家積極洽籤的DEAs。而因爲臺灣的缺席,則未來經由跨國DEAs所建構的新監管壁壘,可能將讓臺灣的相關廠商想要加入新遊戲規則下的全球供應鏈,卻因不得其門而入而影響未來的營運與發展!

一旦已具跨國營運經驗的鮭魚們,在返鄉之後雖然得到租稅優惠,卻發現臺灣的行政主管部會,不論是經濟部、國發會、或者行將掛牌的數位發展部,竟然因爲缺乏跨國數位談判經驗,致使業者未能融入全新的數位經濟全球供應鏈中。面對這種可能的失落,返鄉的鮭魚們爲了存活,或爲了抓住數位經濟時代的契機,則鮭魚們可能再度遠渡重洋,追求魚躍龍門,也將不足爲奇!在一得一失之間,究竟誰要當責?看來也就只好留待歷史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