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美軍援 政治承諾重於實用
國軍現役戰鬥背心上配備的「Level 3」級防護抗彈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無償軍援國軍武器軍品,主要是作爲美方積欠我大筆應交運而未交付軍備的「安慰劑」,政治意涵遠高於實質戰術所需。由這個角度思考,美援我八萬餘套淘汰、庫儲的戰鬥個裝,迷彩形式是否符合我實際所需,就似乎沒那麼重要。
去年有特定綠營民代一度積極對國軍現役戰鬥背心上配備的「Level 3」級防護抗彈板表達異議,認爲易遭步槍子彈擊穿,負責研發自制這款軍品的國防部軍備局多次出面解釋,強調產品符合軍種需求。
外界當時其實就畫錯重點。陸軍起初在戰鬥背心的需求上,就是指定要「Level 3」級PLUS的產品,因爲美軍「Level 4」的抗彈板非常沉重,不太適合亞洲人體格長時間穿着。好萊塢戰爭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中有一幕對美軍穿着沉重戰鬥背心的描述,非常寫實。
劇中有遊騎兵組成快速反應部隊從基地即將出發,準備機降市區執行捕俘任務,因爲上級宣稱任務單純一小時後即可返回基地,有士兵索性抽出戰鬥背心裡的抗彈板,並向臨時入替缺乏戰鬥經驗的同僚說:「你身上已有五十磅裝備,不需再加十二磅,背這麼重想逃命都逃不了。」
和部分民代、網紅所謂國軍爲何不直接換裝「Level 4」防護裝備的想像不同,國軍亞洲體型的官兵若穿上美軍四級防護裝備執行長時間操演,恐怕會大幅增加官兵體力負荷,不利久戰。這批美援的戰鬥個裝,去年接收後至今遲未發放到部隊,軍方的考量可能也是如此。
美方預期兩岸暫無立即開戰的可能,對臺採取的無償軍援,主要意義在於表達深化軍事合作承諾,稍緩我國軍民對軍購延遲的焦慮感。我方固然在意美援作戰服搭國軍現役迷彩服是否真能運用在實戰戰場上,但對美方而言,無償軍援的品項是否真能接軌我軍需求,似乎非其重視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