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尋常處的風景

入冬以來,新劇扎堆兒,各平臺都有特色作品領銜。雖說沒有影像敘事革新上的大驚豔,主旨和劇情方面的小驚喜還是層出不窮的,出現了不少值得一看的劇集。

《西北歲月》是一部引人關注的劇集。革命歷史題材劇目一直是央視優勢所在,本劇講述的又是許多觀衆好奇的一段歷史,劇集吸引力也由此而來。靳東在本劇中的表演較以往有所突破。正劇中的歷史人物,留給演員發揮的空間通常不是很大,尤其是“羣像式歷史劇”,對演員的挑戰可想而知。當於和偉、倪妮、吳磊、李雪健、李健、張頌文、果靖霖、倪大紅、成泰燊、馮雷、霍青、塗鬆巖、馬曉偉、李依曉、劉向京、馬詩紅、徐成峰、唐旭、樑天、胡軍、丁勇岱……這一系列名字出現在演員列表裡,任何人都能看出該劇在表演上的“較勁”。

再說年代劇和時裝劇。將劇情背景設定在農村改革開放之初的《故鄉的泥土》,讓人不由得不重新掂量現實題材的衝擊力。該劇採用近乎寫實的風格,再現幾十年前人們摸索着上路的艱辛發展歷程,雖然有時也會顯露劇本細節打磨上的缺點,但其對個人命運與大時代發展之間關係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這也爲全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故鄉的泥土》一律起用成熟職業演員,這在當下是值得稱道的。主演張粟和馬藜的表演生涯都在十年以上。配角陣容也很強大:劉佩琦、閆學晶、韋青、趙恆煊、王麗雲、許文廣、張齡心、邵峰、李明、施大生、田玲……都從表演層面確保了全劇品質,使《故鄉的泥土》具備“扛打”能力。

《宿敵》在近期硬派涉案劇裡屬於熱門劇目。它也是自《邊水往事》以後,真正具有凜冽氣質的劇集。奇道的風格追求,廖凡的表演境界,都讓這部戲有了衝擊今年類型最佳的底蘊。該劇大部分演員都“貌不驚人”,這大概會讓近年來習慣了“以貌取人”的一些觀衆有點不適應;可這種“貌不驚人”,恰恰是劇中“國安”“間諜”等特殊身份人羣尤其需要的。該劇選角上的職業性,雖說有些損失劇集觀賞性,卻也讓其更接現實的地氣。

同樣,張開泰、朱珠、李健、張志堅、石文中、斌子、白冰可等,都在有限的表演空間裡,給觀衆留下足夠深的印象。“當下”與“過去”兩條敘事脈絡並行,也使劇情顯得飽滿。

《宿敵》之外,諜戰類還有小驚喜——《深潛》,可看性強、角色繁多、人物關係複雜。《深潛》開局不錯,甚至可以稱得上精彩。成毅、劉歡、王勁鬆、何中華、徐敏、王輝、米學東……這些演員的能力也都是放在那兒的。

《深潛》的問題出現在表演之外——全劇推進時的節奏把握。另外,這部劇還有兩個明顯弱點:一是影像上缺乏自己的風格;二是演員大都使用配音,還加入一些時機並不合適的旁白,一下子就將全劇的起評分降了檔。可能不算什麼大毛病,但效果上卻很致命。

說到時裝劇,不得不提一下《好團圓》。該劇後半程跟大熱的《小巷人家》播出時間重疊,導致關注度分流。其實,《好團圓》的品質在時裝劇裡還是可圈可點的。白百何、李純、王玉雯、陳赫、於謹維、章濤、丁勇岱、劉佳、夏雨、楊蕾、朱茵、周德華……已經屬於強劇陣容,女性視角也是目前時裝劇主流,只可惜“倒黴事”在女主角身上過於扎堆兒,戲劇性是有了,真實性卻很容易被質疑,多少影響了角色共情度。

古裝偶像劇過於“傻白甜”化,是內地近年劇集生產的一大弊端。近期在劇屏上略顯擁堵的古裝偶像劇,只有一部《錦繡安寧》尚可一看。該劇前半段依稀有當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影子,後半段腦筋急轉彎式的權謀色彩明顯加重,讓其具備一定“爽劇”屬性。

要說“爽劇”,最爽的當然是喜劇。能看出喜劇創作者一直在努力,只不過作品呈現上有一些“非主流”。比如,評分不低的《失笑》,很敏銳地以近年大受歡迎的“脫口秀”爲梗,但除此之外,劇情依然是“職場弱者”和“傻白甜”思路,喜劇效果比較尷尬。還有周星馳出品的微短劇《大話·大話西遊》,喜感有了,篇幅卻失之於短,應該是一部近年難得又確實可惜的佳作。

(徐江 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生於1967年,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居天津。)

圖片:豆瓣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