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官風骨何處尋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太魯閣列車重大事故國人心痛,然而究竟誰該負起政治責任,卻又曲折離奇。「請辭暫留善後,不是戀棧」等言詞再怎麼巧妙炫目,說白了就是無人願意主動扛責。政務官因政治而起,也因政治而落,政治責任本是政務官對人民負責的表現,只要覺得愧對人民付託就應主動承擔。

政府面對邦交國雪崩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不用負責;普悠瑪火車出軌事件交通部吳宏謀請辭還被行政院長慰留,後來下臺了仍被安排高薪職位軍方演訓傷亡不斷,也未見國防部高官負責,自動請辭確實不是當朝主流。此次終於口頭請辭的林佳龍部長雖然強調請辭是最基本的責任,但「政治責任」一詞在蔡政府中,竟已成爲瀕臨絕種的稀有情操

迴歸此次事件,悲劇既然發生,只要有一絲愧疚,主管機關的政務官就應該立即主動承擔政治責任,根本無需輿論或在野政黨撻伐施壓,纔不情地用非官方的臉書發表聲明,甚至只辭了一半。更詭異的是,交通部長還越級向總統口頭請辭,完全是紊亂憲政體制權責既已不分,責任政治又怎會清楚?反而是隱藏其後,牽扯派系利益個人恩怨與政治權謀越發清晰。

辭職不情不願,原因不外有二,第一,認爲罪不在己,無需扛責;其次,辭職與否考慮的主要是權位的後續,不是「責任」本身。不論林佳龍在事發後遲來的口頭請辭,行政院長蘇貞昌和蔡總統輕描淡寫「現在不是談這個問題的時間點」,都可透露其政治責任承擔與否的思考,完全與事故本身無關,內部政治權力的佈局與個人政治生命的延續纔是他們真正在意的事。

林佳龍多次因交通部人事問題與蘇貞昌發生嫌隙,林辭職,將直接影響交通部人事資源的分配、所屬派系在內閣勢力消長,更影響其日後角逐臺中市長的佈局,態度自然扭捏。

蘇貞昌對於扛責問題始終默不作聲,蔡總統亦未表態,恐怕也是因爲蘇揆對於蔡總統此刻仍有利用價值;倘突然改組換將,可能打破8月底因應公投結果可能的停損規畫。此外,制衡其他派系的蘇揆一旦折損,黨內爭奪將全面白熱化,從而加速蔡總統跛腳之勢。因此儘管蘇揆近期頻頻出錯,蔡總統仍全力相挺,道理其實一致,政治利益高於政治責任的思維更是未變。

翻開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名單,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多達37人,其中更有3位未滿10歲的兒童,他們精彩人生可能才正準備開始,但在青年節剛過、兒童節來臨前夕,政府竟給了他們這樣的「大禮」。高官們在思索糾結自己的未來時,這些被斷送未來的罹難者的公道,又該找誰要?這需要看到現場慘況後才能堅定辭意嗎?

蔡政府真正缺乏的是政務官負責的風骨。該辭職的當然不只有林佳龍部長,在經過一連串人命關天的人禍之後,作爲國家最高行政首長的蘇院長,是不是更該展現一下承擔政治責任的風骨?(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