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戰疫:高血壓管理

新冠病毒。(美聯社)

從演化的角度看,大部分傳染性病原體傾向於向傳播力增強、毒力減輕方向發展,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是否遵循此一規律,尚無定論。新冠病毒或其變種非常有可能出現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情況。

新冠病毒包含4大特性:傳染力強、潛伏期或除毒期長、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衆(達80%),造成防疫漏洞與困難度。相較之下,流感病毒無症狀攜帶者達到5~3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Anthony Fauci院長也認同新冠肺炎疫情最終可能更類似於季節性流感或1957和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

《世衛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詳列6大風險族羣,包括6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癌症患者等。

由於新冠病毒是個新東西,誰也沒有經驗,但可以透過臨牀案例研究分析,儘快細化和優化治療的管理方案。在這個方案中,最關鍵的是關口前移,防止輕型重症化,不是隻有分艙分流,也要分管分治。因爲到了急性肺傷害重症階段時,死亡率可能高達40~50%。因此,除了衆所皆知的快篩防疫外,對於新冠狀病毒流感,應該是儘快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急重症預測或惡化的風險因子。醫護更應主動出擊,做好風險管控以阻斷「重症化」。

美國心臟病學學會也就新型肺炎對心臟的影響發佈公告,指出患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較高。在確診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會有40%合併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屬於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羣,其本來就脆弱的心血管系統也更易遭受病毒的攻擊,有症狀含輕症合併高血壓病患者,粗病死率6.0%,合併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粗病死率10.5%,高於其他合併症患者的死亡率。

該報告也指出,這一特性並非此次疫情所獨有,自1918年後的所有流感大流行中,因合併心血管事件而死亡超過了所有其他死亡,在疫情時期尤其要強調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評估與救治。

新冠病毒可經由下調其受體ACE2,導致血管張力素II型(AngII)相對或絕對升高,造成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隨之出現肺水腫、嚴重肺損傷和急性肺衰竭(ARDS)。包括流感、類流感患者也應鼓勵多補充水分、多喝開水。

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基本臨牀特徵的分析結果顯示,其中合併高血壓的比例最高達60%。臺灣18歲以上民衆高血壓盛行率達25%,65歲人口更高達60%有高血壓,知曉率爲70%。中國高血壓患病率爲30%,但知曉率爲43%,治療率僅爲34%和控制率9%。血壓高時因血流紊亂,易傷害到血管內皮細胞,若又加上血脂異常,更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流傷害。

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僅要重視防護感染,更要重視基礎慢性疾病管理、選對高血壓用藥、有效控制高血壓,以遏制心血管疾病進展和加重。另外,避免交叉或重複,包括一般流感的感染也要特別注意。(作者爲前臺大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