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地緣政治風險成賴政府經貿大挑戰

2024世界經濟論壇(WEF)舉行,時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如風起雲涌,讓全球政經前景陰霾籠罩。圖/美聯社

2024世界經濟論壇(WEF)刻正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時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如風起雲涌,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未歇,又有紅海危機升高、朝鮮半島問題不斷,以及臺海局勢選後急遽升溫等,讓全球政經前景陰霾籠罩。選前彭博社分析指出,一旦臺海爆發戰爭,代價恐高達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總統大選甫結束,賴蕭配勝選,民進黨繼續執政,臺海危機再度浮上臺面;諾魯宣佈與我斷交,邦交國僅剩12個,兩岸經貿浮沉堪憂。

不可否認,投資活動最怕的就是不確定(uncertainty),尤其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將影響外人直接投資及出口。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在2021年稱臺灣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去年初發表的2022年第三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臺灣投資環境風險評比位居全球第14,是1995年以來最差名次,其影響不容小覷。

■選後外資大賣臺股;去年FDI衰退15%

外資在2023年累計淨匯入294.78億美元,創13年新高。但股市投資太多屬短期資金,熱錢往往隨機會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猶記得地緣政治風險讓巴菲特清光臺積電持股。君不見,因近期紅海危機赤陷高漲、臺灣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緊俏,加上美國聯準會官員放鷹,帶動美元指數大舉反彈,包括臺幣在內的亞幣驟貶,主要股市除日股外,全盤皆綠。筆者以爲,外資在選後連日大賣臺股近千億臺幣,展開大逃殺,地緣政治風險因素難辭其咎。

近年更有不少國外企業因擔心臺海戰爭危機,或降低或避免在臺實體投資。據統計,去年外人直接投資(FDI)總計2,310件,金額112.5億美元,較2022年133億年減幅更逾15%,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112億美元。臺灣在2022年的FDI僅133億美元,在亞洲國家中僅優於泰國的99億美元及菲律賓的92億元美元;但遠不及南韓327.2億美元、香港1,177億美元;亦低越南的179億美元、馬來西亞的170億美元。

■韓強化半導體戰力;大陸力圖自立自強

兩岸地緣政治風險擴大,供應鏈去中化,反而讓臺灣出口受阻。2023年全年出口總額達4,324.8億美元,年減9.8%,對大陸地區出口足足減少18.1%,佔總出口比重降至35.2%,爲21年來的最低。衆所周知,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訊爲臺灣的主要出口品,未來面臨的競爭壓力有增無減。如南韓總統尹錫悅表示將延長南韓半導體企業投資的稅收抵免期間,同時打造全球最大的超級半導體聚落,不惜一切贏得晶片戰爭。大陸雖面臨美國、日本及荷蘭三方對先進設備的出口管制影響,進而轉而擴大投入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突破晶片禁令封鎖。集邦科技預估,大陸半導體成熟製程產能比重將自2022年的29%,提升至2027年的33%,臺灣成熟製程產能比重則恐自49%降至42%,不容樂觀。

引人關切的是,大陸商務部在選前宣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除宣佈石化類包括丙烯等12種銷到大陸產品,自今年元旦起停止適用ECFA的關稅減讓外,並計劃取消機械、紡織、汽車零阻件等貨品優惠關稅。針對大陸石化的擴產後所演變的全球傾銷及關稅衝擊,臺塑四寶首當其衝,除營收及獲利銳減外,股價硬是重挫,可見一斑。有不少論者認爲,在兩岸缺乏互動及迴應下,未來的經貿制裁舉措會像切香腸一樣,最悲觀的情境就是終止ECFA,啓動對臺貿易戰。若然,賴政府恐面臨前所未有的經貿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