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嬰幼兒特應性皮炎 第一屆特應性皮炎綜合管理高峰論壇開幕
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23日瞭解到,爲了助力特應性皮炎科學化和系統化疾病管理、倡導多學科共同關愛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患者,暉致醫藥在上海召開“薄嫩皮膚,用愛首護”第一屆特應性皮炎綜合管理高峰論壇。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着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變化,我國特應性皮炎患病率近十年來持續升高,其中兒童和嬰幼兒患病率顯著高於成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表示:“特應性皮炎通常初發於嬰兒期,1歲前發病者約佔全部患者的50%。因此,一旦發現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出現劇烈瘙癢、皮疹反覆發作和睡眠障礙等症狀,家長應該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否則特應性皮炎不僅會嚴重影響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而且有可能因延誤治療引發更嚴重的特應性共病。”
儘管臨牀上特應性皮炎的診斷與治療並不困難,但是由於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功能薄弱、無法準確表達症狀和需求,而“新手”家長又缺乏嬰幼兒照護經驗,導致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有很多治療誤區:有的家長對疾病認知不到位,盲目追求根治疾病,缺乏疾病長期管理意識;有的家長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患兒的症狀緩解之後立即停止用藥;有的家長過分相信網絡平臺上的經驗分享或僅憑自身經驗用藥,患兒薄嫩的皮膚屏障反覆受損、無法得到修復。
張建中教授強調,特應性皮炎易反覆發作,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嚴重,患者需要堅持長期維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家長不要隨便給患兒停藥、減藥或不規律用藥。只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規範治療,才能使患兒的皮膚狀況、生活質量得到長期有效改善。
此外,特應性皮炎患者經常合併多系統共病,不僅包括過敏性共病,比如各種皮膚疾病、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哮喘、嗜酸性食管炎等,而且包括其他系統的症狀如皮膚感染、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身心疾病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郭胤仕教授表示,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致。“特應性皮炎不僅僅是一種皮膚病。有研究發現,嬰兒或兒童早期出現的某種特應性反應症狀常常預示着未來其他特應性疾病的發生。因此,特應性皮炎的護理和治療越早啓動、患者獲益越大。”特應性皮炎患兒家長往往在診療過程中走彎路,無論是發病初期不重視,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容易導致貽誤病情、影響預後效果。
與成人相比,兒童和嬰幼兒特應性皮炎在皮損分佈、皮損類型、用藥選擇和預防護理方面也有明顯不同。張建中教授表示,以吡美莫司乳膏爲代表的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是治療特應性皮炎重要的抗炎藥物。對比外用糖皮質激素,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長期使用不會引起皮膚屏障破壞、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而且吡美莫司乳膏治療6周可有效改善既往激素應用後的皮膚萎縮。“目前,吡美莫司乳膏在中國已經獲批適用於無免疫受損的3個月及3個月以上輕度至中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成爲中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的嬰幼兒特應性皮炎外用非激素類藥物。”
“近期全國普遍高溫,嬰幼兒薄嫩脆弱的皮膚屏障可能會隨着汗液增多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郭胤仕教授提醒,家長在遵從醫囑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更需注意日常護理。選擇寬鬆透氣衣物,遠離過敏原,控制洗浴溫度和時間,並選擇合適的保溼潤膚劑足量多次使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