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應加強 政策引導創新保護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的調整力度遠超行業人士最初預期,部分環節價格已低於其現金成本,開工率也基本調到了較低水平。有一線企業預測,當前光伏產品價格已處於底部位置,隨着下半年需求旺季到來,希望能對產業鏈價格構成一定支撐。
在行業出現些許企穩跡象的當下,不妨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行業現階段的困難?光伏行業幾起幾落,又提供了哪些經驗教訓?立足當下,行業應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歷史上,光伏行業雖經歷多輪週期,但過往底部週期多爲海內外正常的需求萎縮所致,本輪週期下行則主要是供給側釋放速度遠快於需求增速所致。此種局面如不能及時得到改變,長此以往,將會給行業帶來較大危害。
此外,這輪調整引發了“過度內卷”“非理性擴張”等反思,說明行業缺乏有序引導。因此,充分發揮政府及行業協會作用顯得格外關鍵。特別是要優化政策對產能建設的指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指標,從而明確行業先進產能的定義,提高准入門檻。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業無序擴張,也有助於企業提升技術、管理、服務質量,加強綜合競爭力。同時,企業和政府相關審批機構也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業准入、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鼓勵行業兼併重組,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後續產能出清帶來的資本浪費。
也有一些觀點將光伏行業這輪調整的深層次原因歸咎於過去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人才流動造成了技術快速擴散,引發同質化競爭,差異化發展受阻。爲此,應鼓勵行業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相關部門也應建立更爲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並在新材料、新技術攻關上成立專項課題,給予資金支持。同時,頭部企業要在技術研發上起到引領作用,加大產學研合作,加強高端人才引入,持續推動行業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三年,光伏企業策略也經歷了從專業化到一體化的轉變。此輪調整中,一體化企業“失血”最多。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上下游光伏企業應通過供應鏈整合和優化,建立穩定、高效、綠色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