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口腔正畸專家許躍:牙齒正畸誤區真不少

文/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圖/視覺中國

3月20日是第34個“世界口腔健康日”(又稱爲“國際愛牙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爲健康口腔而自豪”,爲把正確的口腔護理和正畸科普傳播給大衆,目前不少醫生都開始“觸網”走到了口腔健康科普的第一線。

據記者瞭解,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醫師許躍,就是一名勤奮做科普的專家。每天利用業餘時間拍攝短視頻、回答粉絲提問,已經成了許躍教授必做的功課,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知乎等移動互聯網APP上收穫了幾十萬忠實粉絲。

在今年的“世界口腔健康日”來臨之際,記者就目前口腔健康護理、口腔正畸方面一些民衆關心的熱點話題,採訪了許躍主任醫師。

爲日常口腔護理認知誤區掃雷

“雖然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識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日常口腔護理中依舊還是存在很多誤區的”,許躍主任醫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結合與患者長期接觸的經驗,他總結了四點比較常見的口腔護理誤區和正確的應對方式如下:

誤區一:牙齒沒痛、牙齦沒腫,就不需要口腔檢查。

專家:每年1-2次常規的口腔檢查、潔牙是重視身體健康的表現之一。通過口腔檢查,可以發現可能存在的牙齒隱匿齲壞、牙齦及牙周等問題,並做到及早治療。

誤區二:只要每天堅持刷牙,就能讓牙齒很乾淨。

專家:刷牙只能去除70%左右的牙菌斑,剩餘牙菌斑會繼續破壞口腔健康。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平時可用牙線、衝牙器等工具輔助清潔。在這基礎護理之上,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做洗牙等高級口腔護理。

誤區三:牙齒出現小黑洞,問題不大。

專家:很多人覺得牙齒出現了小黑洞,只要不疼也不影響牙齒使用,也就忽視了。殊不知,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牙齒爛到一定程度再去處理,到時真是費時費力又費錢了。比如齲壞到牙本質就要做根管治療。

誤區四:牙齦出血是上火,喝涼茶就好。

專家:有的人牙齦經常出血,比如在刷牙或啃蘋果時。引起牙齦出血的原因很多,比如牙結石的刺激、牙周炎等。除了單純口腔局部問題,還可能是其他全身疾病的口腔病變表現,比如糖尿病、肝臟疾病都會引起牙齦出血的。所以容易牙齦出血的人羣,建議去口腔科檢查一下比較好,篩查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7歲之前兒童要看牙醫,“地包天”是急症

根據國內主流學術界和國際權威學術組織美國兒童牙醫協會(AAPD)的建議,當孩子長出第一顆牙時(6個月左右)應該第一次去拜訪兒童牙醫,最晚不超過一歲。

“看牙醫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嬰兒到底出了一顆牙還是兩顆,而是與父母溝通,對父母進行相關的口腔知識的教育與諮詢”,許躍解釋說。

從事口腔正畸已有二十多年,接受最前沿的理念、掌握最先進的正畸技術、把專業做到極致完美,是許躍一直以來的追求,爲此他曾兩次赴美學習,與國際知名正畸專家深入交流,探討正畸難題。特別是在兒童牙頜畸形的早期預防與治療、青少年錯頜畸形矯治方面,許躍都有豐富的知識和臨牀經驗。

接受記者採訪時,許躍說,“在乳牙期(2-6歲)、替牙期(6-12歲)、恆牙早期(12-16歲),家長都要注意小朋友的牙齒生長髮育情況。先天父母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生活習慣,比如患病、營養不良、咀嚼功能缺乏訓練、吃東西比較精細,以及有吐舌頭、咬手指等壞習慣,都有可能導致兒童口腔畸形。”

他提醒家長,對孩子的口腔畸形問題,要儘早關注、積極干預,“發現小孩地包天或者下巴有點偏斜,我認爲這是急症,要儘早治療;如果家長不清楚孩子是否需要矯正,最好在不晚於7歲就帶來醫院看一下,專業的正畸醫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家長要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有張口呼吸、吮吸手指、吐舌頭、咬嘴脣等不良的習慣,如果有的話儘早干預治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