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原標題:【光明論壇】以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光明論壇】

作者:曠愛萍(廣西師範大學副教授、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實踐研究中心研究員)

廣西南寧橫州市種植茉莉花超10萬畝,享有“茉莉花都”美譽。該市擁有花農30多萬人,生產了世界60%的茉莉花(茶)。目前,橫州市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超200億元,連續多年成爲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之一。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發揮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鄉村全面振興必須振興鄉村產業。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大力培育現代特色農業品牌,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路徑。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資源稟賦,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產業這張名片就會亮起來。特色產業強,就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通過做優產品銷售與服務、創新農業發展新業態等,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利益鏈,使特色產業實現高質高效。目前,不少地方大力發展農業文旅,利用農業文旅“和百味、融百業、帶三產”的特點,瞄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孵化鄉土產業,激活鄉村存量資源,促進“土特產”擴容提質,形成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農民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

產業強,流通更須順暢。做強縣域經濟,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位於“城尾鄉頭”的縣城是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的通道和紐帶,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橋樑,在縣域經濟中發揮着示範和帶動作用,能夠輻射和服務鄉村發展。目前,縣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經濟總量的近四成,在國家經濟大循環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經濟增長潛力巨大。據測算,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萬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同時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在許多經濟大縣,通過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不斷開闢新賽道、發掘新優勢,縣域經濟得到蓬勃發展。可以看出,將縣域作爲城鄉融合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可以深入推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一體化,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優化城鄉產業分工體系。

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將新技術融入農業生產,能有效推動產業振興,助力鄉村經濟繁榮。當前,數字技術正爲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應用,不僅推動傳統農業提質增效,還讓鄉村獨特的風景、生態、文化被更多人領略,提升了鄉村的綜合價值,爲鄉村產業發展打開了廣闊空間。

在強內功、保流通、重創新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比如,優化城鄉要素配置體制機制,增強要素流動協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積極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形成要素的良性循環。讓農村人口能進城、融得進,也讓城市資金、技術等合理流入農村,爲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進一步強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適應城鄉結構和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佈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

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利全局、利長遠、利根本的改革舉措,走出一條城鄉攜手並進、互利共贏的新路,更好推動鄉村振興,從而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1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