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2.44億年前「兇猛駝背疣齒魚」化石 命名盤州暴魚

貴州發現的盤州暴魚化石復原圖。(圖/翻攝澎湃新聞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團隊近日在貴州發現2.44億年前一種大型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將其命名爲盤州暴魚。盤州暴魚身長26公分代表疣齒魚科古老存在的化石新證據,也是貴州首次發現暴魚屬

▲盤州暴魚化石標本。(圖/翻攝澎湃新聞)

國際學術期刊PeerJ》報導,研究發現,盤州暴魚進化出與之前發現的雲南暴魚及其他所有疣齒魚科魚類不同的生態適應,展現出更爲「粗獷凌厲」的一面:盤州暴魚身形粗大肥胖甚至還有些駝背,滿頭密佈較爲粗大的瘤,上、下頜口緣分別有五顆向前伸的尖牙,口內還有碩大的研磨齒,令獵物不寒而慄。

盤州暴魚比其他疣齒魚科魚類的游泳速度要略慢,但其游泳平衡性能更好,有利於在海底岩礁等複雜的環境運動和捕食。在食性方面,盤州暴魚更傾向於捕食底棲、游泳速度較慢、帶硬殼腹足類雙殼類等獵物,而不是追逐捕食游泳速度較快的魚類和頭足類等,「盤州暴魚的發現進一步驗證了一個成熟而複雜的生態系統在中三疊世早期的華南海(東古特提斯洋)已經建立起來。」

疣齒魚科魚類是三疊紀體型最大的一類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身體最長可達65公分,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位置。疣齒魚科魚類過往主要發現於歐洲中、晚三疊世海洋環境,以疣齒魚屬爲代表。這種疣齒魚屬的近親(暴魚屬),近年也在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現世,揭開疣齒魚科魚類生態多樣性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