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受訪者發現招聘平臺存在信息泄露和發佈不實信息
網絡招聘因其便捷性受到更多企業和應聘者的青睞。隨着線上招聘越來越普遍,第三方招聘平臺的應用也更加廣泛。但是這類招聘平臺也存在泄露信息、倒賣簡歷等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153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信息泄露(63.7%)和發佈不實招聘信息(51.4%)是受訪者認爲存在較多的招聘平臺問題。90.3%的受訪者期待對第三方招聘平臺進行監管。
受訪者中,應屆生求職者佔33.4%,往屆生求職者佔31.4%,在讀生佔10.4%,在職者佔24.8%。
63.7%受訪者坦言第三方招聘平臺存在信息泄露問題
陳泰菲是北京市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他經常會使用第三方招聘平臺。陳泰菲感覺,在第三方招聘平臺上存在泄露信息的情況,“沒有投遞過簡歷的企業也會聯繫我”。
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樑光會通過第三方招聘平臺尋找實習機會,他有時會在平臺上收到企業HR發來的消息,點開後卻發現是系統推薦的,實際上自己並不需要,“有時還會收到一些招聘信息,但我並沒有投遞過簡歷”。
湖北荊州大三學生吳宇強發現,在使用第三方求職平臺時,有時需要重複上傳簡歷,“要在平臺上填寫一遍個人信息,再上傳一個PDF版本的簡歷。感覺操作很麻煩,信息提交兩次也增加泄露的風險。有時還會收到刷單、打字員這樣的招聘廣告”。
調查顯示,63.7%的受訪者覺得第三方招聘平臺存在信息泄露問題,51.4%的受訪者覺得存在發佈不實招聘信息的問題。其他問題還有:簡歷被倒賣盜用(49.8%)、以招聘爲名欺詐(46.7%)、平臺功能不完善(40.1%)和能檢索的職位有限(28.5%)等。
“有時我正在上課,突然有陌生電話打進來,我以爲是應聘的企業,但其實是沒有投遞過的企業。”陳泰菲說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覺得挺氣憤的,但也不知道怎麼處理,不清楚在哪個環節被其他企業看到了自己的信息,“另外,感覺在第三方平臺上,不太能有效地與用人單位溝通。有時對方發來消息,等自己看到時對方可能又不在線”。
調查中,92.6%的受訪者明確表示,第三方招聘平臺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產生了困擾,其中應屆生受訪者認爲存在困擾的比例更高(96.3%)。
“對於求職者而言,簡歷是個人信息和隱私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現售賣簡歷、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首先是第三方招聘平臺及其開發者,缺乏法律責任意識和法律義務觀念,缺乏對個人信息尊重的法商意識,其次是監管有漏洞和盲區,最後是求職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
90.3%受訪者期待對第三方招聘平臺進行監管
“現在大家找實習、找工作,大多會藉助第三方平臺,尤其是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都使用了線上招聘方式。第三方招聘平臺被更多人使用,所以解決好用戶隱私保護問題很重要。”吳宇強覺得,規範好第三方招聘平臺,對用人單位、求職者以及平臺,都有很大幫助,可以帶來良性的發展。
調查中,90.3%的受訪者期待對第三方招聘平臺進行監管。
“希望第三方平臺可以出具聲明、做出保證,保護好用戶的個人信息,禁止出售簡歷。”陳泰菲期待,第三方招聘平臺可以建立專人負責的簡歷信息庫,出現問題時可以對具體負責人進行問責。
樑光覺得,招聘平臺要做好信息的把關,“不能什麼信息都發布,避免出現一些垃圾信息或虛假的招聘信息”。對於招聘平臺上的職位信息,要定期過濾篩選,“企業如果招聘到合適的人,要及時撤掉相關信息,避免應聘者在投遞簡歷時做無用功”。
規範第三方招聘平臺,調查中,68.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行業自律,督促平臺加強信息審覈,66.5%的受訪者建議加大對違規運營平臺的懲處力度,66.4%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第三方招聘平臺的監管。其他建議還有:暢通投訴及維權渠道(50.8%),將違規違法的平臺列入“黑名單”(49.8%),給予用戶自主處置簡歷等信息的權限(31.3%)等。
“首先,平臺的開發者、管理者要擔起爲求職者站崗放哨的把關作用。”劉俊海認爲,招聘平臺應該是信息保護、規範運營的第一責任者,不能被利益矇住眼睛。
“此外,要加強監管力度,把保護用戶、尊重用戶的職責放在前面。打造一個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管合作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有機銜接,鑄造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最後,劉俊海提醒求職者,在使用第三方平臺時,也要加強自我保護,“求職者要有風險意識,要多個心眼兒。比如在簡歷中不必透露身份證號,寫年齡即可,另外家庭住址不要太詳細,涉及家庭成員的敏感信息要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