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自製化辦法出爐 未來進口車恐將橫霸臺灣車市
進口車到港式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協調財政部、交通部與環境部研擬國產車新制做法,於113年7月26日在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拜會經濟部時,向業者說明政府後續規劃;並30日邀集各車廠說明新制實施作法。業界認爲,以政府所要求的自制率,未來臺灣的國產車恐怕將大量消失,進口車的比重甚至將從現在的五成大躍進,不只沒有鼓勵到臺灣的供應鏈,甚至將造成重創。
依據經濟部的規範,國內業者如選擇要引進的車款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均納入管理機制內。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車款和即將上市車款亦將要求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這項辦法將在8月1日起實施。
業者指出,由於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零組件的來源來自全球多國,而且此次被要求的品牌相當全面,這項要求可以說是全面性的對國產車款造成影響。今日與會的車廠指出,目前大部份CKD的國產車自制率大約是20%以下,所以第一年15%還沒問題,三年後要到35%就太難了,業者認爲以臺灣的市場規模和國民所得(現在頗高),很多人選擇進口車,國產車佔比就差不多是五成,市場規模有限,如果要求要二成以上的自制率,許多車廠原本規劃導入的國產車恐怕都要叫停,未來進口車比例勢必大增 ,恐怕只剩國瑞汽車和中華商用可以存活。
針對政府對國產車設下零件自制率門檻,車輛公會日前表示,鑑於國內市場規模不大,且已是成熟且競爭激烈的市場,因此雖支持推動零組件國產化,但初期不宜過高,提升國產化率需要時間及市場規模支持,也需政府協助零件業者提升競爭力。汽車業者也認爲,國產車廠本來就致力推動國產化率,但汽車國產化率需要長時間驗證,建議要給業者一些緩衝時間執行,這對產業來說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