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集體漲價,錢卻被臺積電賺走了
最近,vivo、OPPO、一加、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紛紛發佈手機新品。
很多人都注意到,手機越賣越貴了。
10月14日,vivo發佈了X200系列,對於此前的X100系列,12GB+256GB版本漲價300元,16GB+ 512GB版本漲價400元,16GB+1TB版本漲價500元。
10月24日,OPPO發佈Find X8系列,對比前代的標準版,漲價200元。
一加也加入漲價大軍,Ace3Pro起售價相比上一代的Ace3貴了600元。
相比小米14系列,剛剛發佈的小米15系列,最低配版本漲價200元。
就連主打性價比的紅米也在提前放風,即將發佈的紅米K80會漲價。
國產手機,爲何集體漲價?
對此,小米中國區市場部副總經理、紅米品牌總經理王騰解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處理器漲價。
說得再直接點,是高通的處理器漲價了。
2016年高通推出的驍龍835處理器,成本不過300元。最新推出的驍龍8Gen4處理器,成本已經漲到了1700元。
2016-2024年高通芯片成本
除了高通,另一家處理器企業聯發科也在漲價。
這就有點反常識了。
大家應該都聽過“摩爾定律”。
這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於1965年提出的,其核心內容是:
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摩爾定律”不僅記錄了半導體行業發展歷程,更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摩爾定律
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芯片性能越來越強大,價格越來越便宜。
但近十年來,手機處理器爲何越賣越貴?
主要原因是,位於上游的代工企業臺積電在漲價。
具體來看,2004年到2014年,10年間,臺積電代工價格只漲了50%。2014年到2022年,不到10年間,臺積電代工價格猛漲9倍。
臺積電代工價格
臺積電爲什麼敢漲價?
從供給端看,臺積電一家獨大。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晶圓代工行業,臺積電的市場份額高達59%。
全球晶圓代工行業市場份額
特別是3nm製程工藝,雖然三星電子早於臺積電開始量產,但性能仍比臺積電低10%-20%。
這讓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
從需求端看,AI需求強勁。
除了智能手機廠商大規模採購3nm製程芯片,AI企業的需求,也非常強勁。
有媒體報道,高通、谷歌拋棄三星選擇了臺積電,蘋果、英偉達與超微(AMD)等大廠更是大舉包下臺積電3nm製程產能,排隊送錢。
供不應求,這讓臺積電掌握了定價權,也有了漲價的底氣。
財報顯示,臺積電在第三季度營收大漲39%,淨利潤猛增54%,超出市場預期。
臺積電第三季度經營數據
第三季度毛利率,也上升至驚人的57.8%。
資本市場也極度看好,年初至今以來,臺積電美股已累漲超80%,成爲亞洲地區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科技企業。
就在這兩天,臺積電又宣佈,明年繼續漲價。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臺積電2025年代工報價中,5nm、4nm、3nm製程的代工報價最高漲10%,2nm的代工報價更是飆上3萬美元。
分平臺看,包括AI在內的HPC的業務訂單的價格漲幅約爲8%-10%,智能手機業務訂單的價格漲幅則在6%左右。
也就是說,明年的國產手機,大概率還要漲價。
從歷史上看,2013年國產手機均價僅爲1762元,2019年漲到了2600元,2023年又漲到了3400元。
國產手機越賣越貴,消費者負擔越來越重,國產手機廠商的利潤也沒有大幅增加。
這是因爲,漲價的源頭來自上游,漲出的大部分利潤都被高通、臺積電拿走了。
技術受制於人,國產手機廠商只能乖乖買單。
更讓人擔憂的是,如果臺積電斷供,國產手機廠商怎麼辦?
中芯國際,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