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羽絨服越來越貴,只因美國卡了脖子?

隨着人們對戶外運動的興趣提升和羽絨服的流行,這幾年,國產高端羽絨服、衝鋒衣的價格是越來越貴了。

以至於有人吐槽,“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塊”,“縣城月工資買不起一件”。

老實說,這不是國產商家黑心,如果去電商網站看,三四百塊的羽絨服、衝鋒衣比比皆是。

但是,高端的價格卻和中低端的差距太大。

這是爲什麼呢?

難道國產高端就要消費者買貴的嗎?

其實,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爲國產高端戶外保暖服飾被卡了脖子。

高端戶外保暖服飾,高端在哪裡?

我相信很多買過加拿大鵝、北面、波司登、始祖鳥、狼爪等高端產品的朋友都會熟悉一個標籤——GORE-TEX。

使用了GORE-TEX面料的衣服,基本上價格就沒有便宜的。

GORE-TEX是美國戈爾公司獨家發明的一種材料薄膜,具有防水、透氣和防風功能。

“極致保暖、無懼極端環境、專業級防護”,這是GORE-TEX的核心功能。

一般防水面料很難透氣,GORE-TEX卻做到了,這種稀缺的材料在宇航、軍事及醫療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宇航員們所穿的航空服就是用GORE-TEX纖維打造。

GORE-TEX面料被譽爲“世紀之布”。

同時,GORE-TEX也被一些世界頂尖服裝品牌使用。

著名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穿的安踏定製戰袍,就用了GORE-TEX的核心技術。

而這個材料從1976年問世以來,幾乎處於從未被超越的地位,在行業內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有趣的是,生產GORE-TEX的戈爾公司有兩大銷售特點。

一是服務特別好,對產品高度負責。

第一代的GORE-TEX曾存在部分區域漏水情況,當時,戈爾公司選擇自費召回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產品,並推出改良過的全新GORE-TEX替換給老用戶。

曾經有個YouTube小網紅吐槽自己GORE-TEX面料的衣服漏水,結果公司得知後,直接派直升飛機飛到網紅所在地,給她換了件新的。

二是對授權服飾廠家有着嚴格的審查要求。

目前採用GORE-TEX面料的服裝品牌大多是成名已久、口碑有保障的大品牌。

戈爾公司規定,這些廠家一定要嚴格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執行,否則就不給銷售。

那些選擇和GORE-TEX進行合作的品牌,還要求成品送回戈爾公司進行認證,以保證商品質量。

並且,戈爾公司會單獨製作黑色的菱形標籤,給授權衣服加上,只要帶有這個標籤的產品都享有GORE-TEX的官方售後。

當然,作爲交換條件,商家每生產一件具備專業性能的服飾,都要向GORE-TEX支付專利費。

貴有貴的道理,之所以高端功能服飾那麼貴,就是貴在專利費上了……

GORE-TEX的專利費還只是一個方面。

其實,國內具有高端防風透溼性能的衣服,所必需的面料技術、面膠配方、拉鍊零件等上游產業,幾乎全被國外科技公司壟斷。

除了GORE-TEX外,還有抓絨面料POLARTEC、人造棉Primaloft等等。

所以羽絨服和衝鋒衣要麼便宜得不敢讓人相信,要麼貴得要死。

某國內紡織品化學工程師接受採訪時曾經說:

面料技術始終是功能服飾的核心技術壁壘。

而國產服裝迄今爲止,還沒有掌握技術的定價權。

一方面,我們生產面料的原料、拉膜機等技術,一直均處於弱勢地位。

高端戶外產品,幾乎用的都是外國專利。

很多廠家也是缺乏研發投入,僅僅是通過抄襲、借鑑、營銷來擴展市場。

甚至,我們迄今爲止,都沒有很好的壓膠工藝和衣服拉鍊(很多讀者可能會觀察到好的衣服用的拉鍊都是日本的YKK,縫紉線來自英國的COATS,這也是有獨特的專利)。

紡織行業雖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不需要高端的技術。

據行業人士介紹,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99%的服裝品牌都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

而當你想偷懶,直接採用GORE-TEX面料,還要有資質。

目前很多國產服飾公司都想和美國戈爾合作,但拿到授權的,只有安踏、波司登、凱樂石等大牌。

你會發現他們的高端服飾上,都會在袖子以及標籤上看到明顯的GORE-TEX標識。

這就是一種心智佔領和品牌戰略。

在潛移默化中,消費者會認爲,只有GORE-TEX標識的衣服,纔是高端的衣服。

此外,越來越多的廠商爲了出品高端的衣服,不得不和GORE-TEX打交道,給予大量的專利費。

雙贏,贏麻了屬於是。

科技的差距,只有硬着頭皮去追趕。

要做出超越GORE-TEX的面料,首先要學人家對技術、對市場的敬畏。

GORE-TEX也不是說你給錢就給授權,或者給了授權就不管你的,而是會對合作品牌客戶進行篩選,對客戶的工廠也進行認證和授權。

生產出的樣品還要拿回戈爾的實驗室再次測試,直到達到其防風防水的要求才能過關。

可以說,GORE-TEX產品技術的每一件夾克、每一副手套,都是經過無數嚴苛測試,才能到消費者手中的。

國內有不少廠商,一度想模仿GORE-TEX的PTFE膜,並命名爲其他一些名字。

有的確實也能做出來大差不差的,但性能上始終還是比不過戈爾家的。

技術,需要沉澱。

1979年,擁有百年曆史的美國MALDEN MILLS發明了全球首塊搖粒絨(FLEECE),後來被全世界模仿。

EVLAR,美國杜邦公司研製的芳綸聚酰胺類合成纖維,是一種非常堅固的面料,擁有極佳的抗拉性能,其纖維強度是同質量鋼鐵的五倍,密度卻僅爲後者的五分之一。

杜邦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廠,因爲其研究人員發明了尼龍材料,並運用到女性絲襪上,頓時名聲大噪,成爲世界大廠。

往往一個小小的材料突破,就能改變一個公司的命運。

科技的創新,始終是新消費領域的主要驅動力。

對於國產服裝來說,與其卷銷售,卷價格,卷宣傳,不如拿出這些真金白銀,踏踏實實地搞出一些面料技術來。

如此,才能謀百年之章,改寫中國服飾行業被卡脖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