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動畫電影何以這麼“燃”

原標題:國風動畫電影何以這麼“燃”

近日,根據民間傳說《白蛇傳》改編的動畫電影《白蛇:浮生》上映,首日票房即達9428萬,成爲七夕檔的票房冠軍。獲得高度關注的國風動畫電影不只這一部。改編自牛郎織女傳說的《落凡塵》和源自封神故事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龍》等動畫電影也在暑期檔集中登場,並收穫良好口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動畫電影取材的沃土。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動畫涌現出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氣息、飽含東方美學思想的優秀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近年來,國風動畫電影再度繁榮,出現了多部堪稱現象級的作品,是電影行業在傳統文化創新性表達方面的有益探索。

最引人注目的是,國風動畫電影在準確把握經典作品原初性內涵、保留原作情感內核和人物關係的基礎上,突破原有的故事框架,以大膽豐富的想象力,構造出與原作密切相關又新穎生動的新故事,並從現代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心理出發,爲人物賦予新的形象特徵,從而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再闡釋,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比如,《白蛇:緣起》參考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描繪捕蛇人許宣與蛇妖小白在人蛇兩派勢力的爭鬥中相識、相戀的經歷,爲家喻戶曉的白蛇故事創造了合理的前傳,其主題也從歌頌愛情拓展到探討人性。《落凡塵》則堪稱牛郎織女傳說的續集,講述牛郎織女的後代金風下凡與失散人間的妹妹玉露攜手尋找星宿、解開母親去世真相的冒險之旅,傳遞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力量,以及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的信念。織女不再是被情愛羈絆的被動角色,而是心懷蒼生的勇者,體現出當代女性的自主意識和高遠理想。

國風動畫電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也體現爲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積極吸納和巧妙運用。山川市井、民俗風情、詩詞歌賦、曆法星宿等,都被有機融入劇情當中,令觀衆耳目一新又倍感親切。《白蛇:浮生》中的銅人、鍼灸、藥櫃、藥罐等中醫藥元素,配合許仙的郎中身份,傳遞了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和濟世救民的從醫之道。寶青坊上演《西廂記》的片段,運用戲中戲的形式將《白蛇》與《西廂》兩大經典文本結合,既展示了古典戲劇的魅力,也暗示了白、許二人的愛情將要遭遇的嚴峻考驗,文化元素與劇情推進水乳交融。《二郎神之深海蛟龍》融合二郎斬蛟、聞仲卜卦、姜太公釣魚等傳說以及糖畫、擔擔麪、鎮水石獸等多種民俗符號,讓觀衆感受到了中國民間故事以及民俗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國風動畫電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還體現爲藉助前沿技術賦予文化元素以現代化、國際化的表達。《白蛇:青蛇劫起》用新的渲染工具表現水漫金山的場景,將水的物理屬性與劇情設定的法術奇幻性相結合,既從宏觀上描畫出巨浪翻卷的磅礴氣勢,也在微觀上細膩地再現了水花的形態,帶來視覺和心理的雙重震撼。《落凡塵》藉助多項動畫技術專利,摹寫出神界的飄逸脫俗與人間的繁華喧鬧,具有濃郁的東方美學風味。

國風動畫電影的熱潮,說明經歷數千年傳承和演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然具備強大的生命力,仍能契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價值觀念,並在今與古、中與西、雅與俗的碰撞中迸發出耀眼的火花。不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非一貼就靈的萬能神藥。儘管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觀衆情懷的加持,這類電影的短板也顯而易見,最爲突出的就是劇本創作的薄弱。邏輯嚴密的劇情、合理的人物行動、流暢的敘事,在國風動畫電影中尚未能成爲常態。

在製作水準不斷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國風動畫電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更需要重視優質內容的輸出。畢竟,先進的視覺創造力、工業水準和風格鮮明的“中式美學”的展示,需要以紮紮實實的故事爲支撐。如何把握尊重經典與推陳出新的平衡、技術創新與內容創意的平衡,突破“技術迷思”和“營銷自負”,講出屬於中國的新故事、好故事,傳達具有高度可辨識性的文化精神,或許是國產動畫電影需要深思的問題。

(作者:呂珍珍,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