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近日下跌 國內金價爲何仍堅挺?

紅星資本局2月17日消息,春節假期接近尾聲,歷經新一輪火爆行情的黃金市場持續堅挺。

17日,紅星資本局在成都地區採訪瞭解到,大部分金店足金報價仍高位運行,保持在600元/克左右。但也有部分金店疊加情人節優惠下,價格曾低至530元/克。

相較於黃金消費市場的火熱,國際金價出現持續震盪下跌。其中,COMEX黃金期貨價格與倫敦黃金現貨價格自2月以來雙雙出現下跌,曾跌破2000美元/盎司。不過,截至發稿,價格有所回升。

走訪

“今日報價626元/克”

2月17日,紅星資本局採訪瞭解到,多數金店足金報價仍然堅挺在600元/克以上。

其中,周大福門店店員表示,足金價格在春節期間一直都穩定在620元左右,“今日報價626元/克”。不過,該店員還稱,當日可享受每克減30元的最後一天活動,即596元/克。

六福珠寶店員同樣向紅星資本局報出了626元/克的價格。“(六福珠寶)金價總體來說最近都是620多元的價格。”對於店鋪金價高位運行的勢頭,該店員無奈稱,“金價我們也控制不了”。

周大生某門店則向紅星資本局透露,當日金價優惠後價格在566元/克,甚至低於情人節當日。其稱,情人節當日報價629元/克,在每克減60元的優惠下爲569元/克。“近一個月的價格都在620元左右,情人節的活動優惠力度挺大,每克減60元活動將在明日(2月18日)結束。”

相較而言,中國黃金(600916.SH)金價相對溫和。一門店店員表示,17日金價爲539元/克,“前天金價降了一點,是530元/克,但是又漲回去了。”對於門店優惠政策,其表示,一口價飾品還有滿1000元送300元的價格,按克重計算,會員可享受每克減5元的優惠。

趨勢

黃金市場下沉三四線城市

記者在與黃金銷售人員交流中發現,雖然去年春節期間購買黃金的顧客也很多,但與今年春節相比較,今年黃金銷量增加了一倍,消費者購買熱情高漲。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與近年來黃金市場下沉有一定的關係。據公開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黃金珠寶人均年消費水平從2017年的460.7元增至2022年的617.5元,複合年增長率6.0%,超過一、二線城市和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黃金此前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2023年門店佈局達到年初既定目標4000家,未來保持10%的增速,強勢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佈局未飽和,也是未來需要重點佈局的地域。

潮宏基(002345.SZ)此前也表示,公司現有的門店主要在一、二、三線城市,這兩年拓展也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爲主,但成熟區域會下沉到三、四線,甚至進一步下沉。此外,周大福《2023年珠寶首飾調查報告》顯示,下沉市場消費者更重視品牌,89%的三線城市和92%的四線城市消費者的購買會受珠寶首飾品牌影響。

觀察

國際金價下跌 國內金價強勢

國際金價方面,近日出現了下跌,一度跌破2000美元/盎司。

COMEX黃金期貨價格累計已連續兩週下跌。其中,2月13日,COMEX黃金期貨價格大跌1.33%。2月14日持續下跌,盤中跌至1996.4美元/盎司,當日跌幅0.11%。

不過,COMEX黃金期貨價格後續兩個交易日出現回升,截至發稿,報2025.5美元/盎司。

另外,倫敦黃金現貨價格同樣出現下跌。與COMEX黃金期貨價格相同,均在2月13日和14日出現大幅下跌,並跌破2000美元/盎司。其中,2月13日大跌1.34%。截至發稿,倫敦黃金現貨價格亦有所回升,報2013.055美元/盎司。

不過,記者發現,自2023年以來中國國內黃金的價格與國際金價相比較,國內金價一直表現得較爲強勢。對此,創元研究院貴金屬分析師何燚表示,2023年以來,國內金價相比國際金價略顯堅挺,主要內在邏輯是消費影響和投資傾向。

“首先國內黃金消費要好於國外,2023年中國黃金消費全球第一;其次是投資傾向影響,2023年國際黃金ETF持倉淨流出,而國內黃金ETF則是淨流入,反映國內和國際對黃金的投資傾向不一致,國際市場傾向於權益資產,而在國內黃金受到追捧。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國內黃金溢價。”何燚稱。

關於金價是否還有創新高的空間,瑞銀近期報告中指出,由於其對美聯儲將開始降息的預期,黃金和白銀價格預計將在2024年進一步攀升,並預計金價將在今年年底觸及每盎司2200美元。

另據央廣網報道,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有色及貴金屬高級研究員劉冬博認爲,國際金價近期窄幅區間震盪,源於市場對於美聯儲何時降息的激烈博弈。其預計,今年黃金將延續偏強走勢,“從中長期的判斷上來說,我們認爲黃金偏強的趨勢在今年會延續,而且創造歷史新高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鄧凌瑤

綜合華夏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