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植物學家蔡宜芳當選院士 「還好有老公踢我屁股」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是享譽國際的植物學家,她從事細胞膜蛋白的功能研究,對該領域有卓越的貢獻。記者曾吉鬆/攝影

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選出第34屆院士暨名譽院士,其中一人是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她長期在臺灣深耕,並於2021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國際院士,她分享當時因時差錯過線上慶祝會,這次總算無時差感受喜悅,她也鼓勵後輩「深耕基礎研究,雖然是漫長艱辛的路,可是大家會看見」。

第34屆院士共28人,其中6人來自生命科學領域,分別爲哈佛醫學院麻薩諸塞州總醫院遺傳學教授李純慧、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生化系教授張大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病理科教授黃金生、國立中興大學中興講座教授楊長賢、洛杉磯加州大學神經外科教授兼系主任廖敏妃和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

蔡宜芳是享譽國際的植物學家,她從事細胞膜蛋白的功能研究,對該領域有卓越的貢獻,在國際上具有領導地位,研究成果被髮表於頂尖期刊,不僅多次被寫入植物生理學的教科書,亦有應用濳力,取得臺灣和美國的專利,提供讓農業永續發展的新策略。

蔡宜芳長期在臺灣深耕,同時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國際院士殊榮,但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提名時,她根本不知道,且有時差因素,大家在線上慶祝會根本找不到她。蔡宜芳,當慶祝會後,打開信箱看到恭賀獲選的信件時,由於詐騙猖獗,還一度覺得是詐騙,經到美國國家科學院網站確認當選名單,她形容這就好像大學榜單,確認後纔跟學生分享,

蔡宜芳說,今天又成爲中研院院士相當開心,這是雙喜,當選最大意義,其實就是讓大家知道,深耕基礎研究雖然是漫長艱辛的路,可是其實會被看見,而研究更一路延伸到環境保護領域,則是因爲天時、地利、人和,剛好有相關技術,「我的貢獻就是不放棄一路走出來」。

蔡宜芳的先生同樣從事研究領域,在這條路上,她當然也曾想過放棄,「沒結婚前,是媽媽踢我屁股,婚後是先生」,顯見家人的支持對她相當重要。

以下是蔡宜芳的研究或創作重要貢獻:

1. 發現植物的第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

2 發現植物利用transceptor偵測土壤中養分的變化

3. 改寫教科書上關於硝酸鹽輸送的理論

4. 將基礎研究推向應用,找到改進植物氮利用效率的新策略

5. 發現光呼吸作用在氮代謝上的新角色

6. 提升臺灣在國際學術界的聲望

蔡宜芳積極參與國際性學術活動,許多重要國際會議或歐美大學及研究機構邀請她演講、擔任會議主持人,或參與會議的籌辦。此外,她已連續十二年擔任植物學重要期刊Plant Physiology的編輯/副總編輯,並參與兩本植物學經典教科書的編寫,也受『自然』(Nature)的邀請寫「新聞摘要與評論」(News &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