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他的兩個新馬甲:導演個人行爲,勿上升到作品
10月28日,#郭敬明刪除大夢歸離相關博文#登上熱搜,成爲了熱搜榜熱度斷層的第一位。
此事的起因是,在網劇《大夢歸離》開播後,郭敬明不僅刪除了他原本轉發的該劇OST宣傳微博,還一併移除了對鞠婧禕、虞書欣、盧昱曉的感謝評論。
讓“郭敬明”三個字徹底消失在了《大夢歸離》的信息區。
其實,早在《大夢歸離》首播之際,就有細心的觀衆發現,該劇的編劇導演署名並非郭敬明,而是採用了“張弋敏”這一陌生化名。
這也並非郭敬明首次使用化名,在其上一部作品《雲之羽》中,他就以“顧曉聲”這一化名出現。在沒有了“郭敬明”這一署名的主觀干擾後,《雲之羽》在觀衆中獲得了其執導生涯以來的最高評價,豆瓣6.2分。
現在,這種“導演與作品分頭行動”的模式還在延續。於是在10月份,繼楊子後,郭敬明也用自己的馬甲給觀衆拉了個羣,說道:讓我們拍拍作品。
“顧曉聲拍了拍《雲之羽》”
“張弋敏拍了拍《大夢歸離》”
“郭敬明發拍了拍《小時代》,並將虧錢的《爵跡》移除了作品表”
“郭敬明”招牌的得與失
在2016年電影《爵跡》票房出爐之前,“郭敬明”這一名字曾是票房號召力的代名詞。
從默默無聞的小鎮少年到聲名鵲起的暢銷書作家,郭敬明僅憑版稅收入,便在2006年至2014年間穩居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十名。特別是在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間,他更是以三冠兩亞的戰績,在該榜單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一個獨屬於郭敬明的時代。
這些作品的出版,不僅爲郭敬明帶來了每年高達一兩千萬的版稅收入,更孕育了多個潛力巨大的IP資源。
2013年,郭敬明攜青春片《小時代》正式進軍影視領域,這些IP開始轉換爲商業價值。《小時代》系列電影以每部不足兩千萬的投資,收穫了極高的商業回報。截至2015年7月,《小時代》終結篇上映時,該系列電影累計票房已突破18億元大關,被評價爲國內最成功的商業系列電影之一。
然而,IP的魔力並非永恆。《小時代》雖然斬獲了高額票房,但也引發了海量爭議,被批評爲拜金主義、價值觀扭曲、內容空洞等。這些負面評價使得“郭敬明”這一IP開始遭受反噬。
到了2016年,當郭敬明攜其另一部與《小時代》同量級的大IP《爵跡》上映時,“郭敬明”這一署名反而對作品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電影尚未於9月30日全國上映之前,這部被譽爲“國內首部全真人CG”的魔幻電影就已在輿論場上質疑聲四起。豆瓣上早早出現了一星評價,評論中“爛片”“圈錢”“拒看”等負面詞彙頻現。
面對這一局勢,郭敬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市場恢復理智,表示:“如果觀衆在看過片子後覺得不好,我們願意接受批評,但請不要在還沒觀看的情況下就打1分。”
然而,其內部卻率先出現紛爭。
在電影上映前一天,郭敬明發文指責樂視影業發行部門未經其同意,擅自將電影《爵跡》海報上的“郭敬明導演作品”字樣抹去,稱這是對其署名權的侵害和對其本人的極大不尊重。而樂視方面則迴應稱,很多人不喜歡郭敬明,擔心這一署名會影響票房。至此,“郭敬明”這一曾讓他自豪的個人品牌迅速坍塌,反而成爲了他最大的阻礙。儘管他仍擁有一批死忠粉,但在大衆輿論場上,他的名字已難以再成爲一種正向的號召力。
2016年10月,票房慘遭滑鐵盧的《爵跡》最後一站回到上海路演,郭敬明在路演中哽咽地喊出了那句爲世人所熟知的:“是不是因爲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纔不會罵《爵跡》?”
同年,由郭敬明出任藝術總監、投資3億元、被行業寄予厚望的《幻城》開播,然而該劇口碑同樣不佳,豆瓣評分僅3.0,收視率也差強人意。
此後,郭敬明轉戰綜藝領域,與於正頻繁以導師身份出現在表演類綜藝節目中。然而,這一舉動也引發了行業內的聯合抵制,一百多位影視從業者聯合簽名,對二人表示不滿。
面對行業壓力,郭敬明最終選擇發表道歉聲明。他在博文中坦言:“如果我一直逃避自己的過去,不肯承認和麪對自己年少時犯下的錯誤,我永遠都不可能成爲一個大寫的人。”
抄襲事件讓郭敬明沉寂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2023年,他以“顧曉聲”這一化名重回江湖,執導了《雲之羽》的播出。
從《雲之羽》到《大夢歸離》 “郭敬明”拖累作品了嗎
《大夢歸離》是一部徹徹底底的郭敬明作品,其出品方除了愛奇藝外,另一家聯合出品公司最世文化是由郭敬明100%持股。
然而,自網劇上線以來,郭敬明卻極力與其保持距離。此舉甚至影響了豆瓣平臺,迫使其將導演與編劇的名字更改爲“張弋敏”。儘管點進該名字後,出現的仍是“郭敬明”的詞條。
那麼,郭敬明竭力想要隱去的“郭敬明”三個字,真的對作品產生不良影響嗎?
對照《小時代》、《雲之羽》以及《大夢歸離》,儘管這三部作品對應着不同的導演名字,但評論基調卻出奇的一致,可以概括爲:
“劇情到底說了什麼,以及妝造真美。”
此前,《小時代》被公衆熱議時,就有不止一位影評人評價這部作品“畫面美則美,但缺乏深度,視覺與故事未能有效融合,更像是MV或PPT的堆砌”。
但這種評論要看如何理解,因爲如果換做是對個人的評語,它的意思是:“你除了長得好看以外,還有什麼?”
一旦你能接受別人對於你能力的客觀反饋,這些評論細嚼一下,還能帶一絲絲甜。
以郭敬明爲宣傳賣點的妝造店“SHISPACE舍作”爲例,其開業後迅速在社交平臺走紅,人均消費高達1500元的服務,預約量從4月持續火爆至5月。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妝造店的經營主體爲上海柿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其中石靜控股63%,侍慧持股27%,郭敬明持股10%。儘管郭敬明在其中只是作爲宣傳亮點,但無法阻擋絡繹不絕的體驗者。
這主要是因爲,無論是郭敬明的粉絲還是批評者,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可以說郭敬明這不行那不行,但絕不能說他審美不行。
這一點在《雲之羽》中得到了體現。年初,“大海哥”紀凌塵在《無限超越班》中的形象與《雲之羽》中的“氛圍感帥哥”形成鮮明對比,成爲“郭式審美”不會讓任何明星在其作品中形象受損的有力證明。
虞書欣也曾在採訪中提及,她拍攝《雲之羽》的契機是希望在她20多歲最美的時候,留下最美的樣子。
然而,郭敬明在劇情構建上的不足也同樣明顯。《雲之羽》的結局因“稀巴爛”而再次登上熱搜,前期累積的重重疑雲以令人困惑的方式解開,結尾處主人公命運的悲劇出現得莫名其妙,整個故事在莫名其妙中戛然而止。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新開播的網劇《大夢歸離》上,豆瓣短評中點贊最高的兩條均在吐槽“劇情的拖沓與不知所云”。
居住在長沙的觀衆小向一直關注《大夢歸離》,但在堅持看了三集後無奈棄劇。她表示,《大夢歸離》試圖構建一個比《雲之羽》更宏大的世界觀,但看了三集仍不知主線爲何,實在難以繼續觀看。
從作品的反饋來看,郭敬明的名字並未對其作品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相反,“劇作”的失敗與“審美”的成功各自擁有其受衆羣體,並通過市場反饋得到了明確的驗證。
《大夢歸離》差在哪?
當前,儘管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大夢歸離》在上線第三天仍穩居熱度榜首,但其豆瓣評論區已儼然已成爲《雲之羽》的懷念之地。
此前《大夢歸離》在上映前憑藉郭敬明出色的營銷創意而備受市場看好,其以創新的MV形式推出劇集片尾曲,並組建由侯明昊、陳都靈等一衆明星組成的“夢之隊”進行唱跳“初舞臺”,成功點燃了觀衆的期待。
根據片尾曲上映當天6月28日的電視劇熱度指數,該劇自早8點起便躍居首位,並持續霸榜近10小時,其熱度值高達140萬+,遠超《長相思》、《墨雨雲間》等多部熱播及待播古裝劇,展現出斷層式的領先優勢。
然而,所有的期待最終都需迴歸內容本身。
在2024年的影視市場環境下,《大夢歸離》顯得格格不入。一方面,2024年古偶賽道逐漸式微,觀衆對古偶劇“劇情同質”、“主演換乘”等問題愈發不滿,開始用腳投票,抵制古偶劇。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古裝劇熱播期集均播放量大幅下滑,2024年僅剩2部古裝劇播放量超過2000萬。
另一方面,《大夢歸離》基於宏大世界觀所呈現的拖沓敘述結構,也引發了觀衆的不適應。隨着微短劇的崛起,觀衆對於碎片化娛樂模式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6月,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5.76億,網民使用率爲52.4%。微短劇以其短平快的特點,15秒內反轉,30秒內推進劇情,最後10秒留下懸念,雖然這種製作思路難以談及藝術性,但卻符合觀衆被短視頻深刻改變的觀看習慣。
在這一背景下,即便是長劇也需加快節奏以適應觀衆需求。
與郭敬明同樣面臨“抄襲”質疑的於正,憑藉其節奏“短劇化”的《墨雨雲間》在2024年大放異彩,成爲“王炸劇”。該劇不僅在優酷站內熱度迅速破萬,雲合數據有效播放量市佔率最高達31%,更在海外市場首播即登上Google Trends熱搜,登頂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熱搜劇集詞條,成爲優酷國際版最快登上全語種熱榜Top1的劇集。
於正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曾表示,他創作《墨雨雲間》時就衝着爆款去的。他深知在這個短視頻侵佔時間的時代,與短視頻搶流量刻不容緩,因此節奏、立意、情緒價值都要鋪滿,這是經過周密計算的。他坦言,即使有人看不起短劇,但這是時代的趨勢,短劇精緻化和長劇快節奏是濃縮敘事的必然。
“即使營銷號罵《墨雨雲間》無腦爽,但它就是爆。爆本來就是可以預見的,我要是願意,我每一部都可以是爆劇。期間我從未擔心過(不爆),要是擔心就不會公開這麼說。這是我的專業,我對我的專業負責。”
相較於不斷改名的郭敬明,已經全然接受自己的於正,似乎已先一步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