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璽、馬文君為海鯤號潛艦互撕 背後竟是兩海洋大國鬥爭?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克服海水高壓、匿蹤靜音,以及如何將裝備「微型化」這三大難點,是臺灣國防自主的里程碑。圖/總統府提供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的正式亮相,之所以是臺灣國防自主的里程碑,在於臺灣突破了政治干擾、技術不足,爭取英國技術爲臺灣帶來國造潛艦的東風,順勢藉此掌握潛艦載臺的設計能力,也讓海鯤號混了英國血統,卻引代表荷系的代理商不滿。專家推估,這兩天台面上關於「海鯤號」的口水戰,背後竟是英國與荷蘭,兩個海洋大國業者代理商的鬥爭?

造一艘潛艦到底難在哪裡?主要是要克服海水高壓、匿蹤靜音,以及如何將裝備「微型化」這三大難點。一般來說,每十公尺的水深就增加一大氣壓的壓力,以現代潛艦潛深300公尺的標準來看,一艘潛艦的壓力殼(也稱硬殼),至少要能承受30倍以上的大氣壓力,纔算及格。

退役韓國技師協助,臺灣習得關鍵焊接技術

由於能造潛艦的耐高壓鋼材屬於戰略物資,各國都會進行管制,臺灣只能自己來。2017年,中鋼研發出每平方英吋能抗80公斤重的HSLA-80鋼板後,成功讓臺灣成爲美、中、俄、日、法、德、西、荷、瑞典、義大利、韓國等少數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之一,順利讓國造潛艦的抗壓挑戰抵達下一關,並在獲得友好國家售予工具後,成功完成鋼材的「真圓」挑戰。

雖然接連克服耐壓鋼材跟真圓的挑戰已實屬不易,但潛艦載臺最需要解決的大難題,其實是焊接技術。

「你看我們家裡的鐵窗,生鏽都是從焊接處開始生鏽,」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所長歐錫富強調,如果焊接技術不過關,水壓就會從這些弱點突破,造成重大維安事故,而潛艦的鋼材不但硬,且厚度也相當高,要將兩個船段焊在一起並不容易,需呈現特定角度,才能焊得密實,這是造一艘潛艦載臺最大技術活。

「爲什麼在高雄很多餐廳看到韓國人?」海軍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指出,韓國自1990年開始潛艦國造計劃,派遣人員赴德國學習焊接技術,從1990年到現在,換算下來當初這羣焊工們也到退休年齡,因此來臺尋找「第二春」,讓臺灣藉此掌握關鍵的焊接技術。

至於潛艦的匿蹤與降噪,由於臺灣給潛艦的定位是「陣地伏擊」,動力系統又是相對安靜的傳統柴電技術,加上第一艘自制潛艦若裝載太多先進技術,風險恐會過高,因此捨棄了AIP(絕氣推進系統)、消音瓦等裝備,電池方面也退而求其次採用傳統的鉛酸電池,但後續的量產艦有望追隨日本的腳步,改用蓄電量更高的鋰電池。

「(鋰電池)臺灣是有一些技術,不過還沒達到成熟、可應用的標準,據聞政府也協助廠商進行改善,」歐錫富認爲,潛艦由於其特殊的作戰環境,必須講求絕對的安全,保護措施及重量限制比水面艦嚴格許多,不過以造船工業來說,臺灣不需要達到100%的自制率,「只要能將需要的零件弄到手、整合到一艘船上,且達到原先設定的規格與標準即可,」所謂的「萬國造」已是大多數國家武器裝備的現狀,就連美國也一樣。

脫歐加反送中,英國助臺潛艦國造圓夢

將海鯤號的零組件分爲綠、黃、紅區三類,屬於載臺、船殼部分的綠區裝備,臺灣幾已掌握相關技術,大多自制,讓海鯤號的整體自制率落在4成左右;類似鋰電池這類的黃區裝備,目前多爲友好國家提供相關零件,但未來臺灣也有很大的機會掌握相關技術;而最關鍵的紅區裝備,包括潛望鏡、魚雷、潛射飛彈等相關戰鬥、偵測裝備,臺灣距離掌握技術的門檻仍相當遠,仍須由美國提供。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即指出,潛艦兵力的擴充對臺澎防衛作戰有明顯助益,但因爲國造潛艦最重要的戰鬥系統來自美國,因此究竟能國造幾艘,「取決於華府最終同意出售幾套戰鬥系統給我方」。他擔憂,華府行政部門對臺灣國造潛艦始終抱持質疑的態度,恐成爲後續潛艦建造的最大變數。

不論如何,海鯤號的亮相,代表臺灣終於突破了國際政治干擾、國內技術不足,這兩大長久以來的難題,成功國造。回顧這段歷史,在對美軍購夢碎後,2014年臺灣開始走上國造的長征,馬英九執政後期辦理許多研討會,進行來源、技術等各項調查,甚至還想過仿製海獅、海豹這兩艘「阿公級」的茄比級潛艦,或透過海龍、海虎劍龍級艦艦的大修時來掌握相關造艦技術,但最終都未能突破。

直到蔡英文任內,潛艦國造終於媳婦熬成婆,最大的突破點,就是找到了英國這條線。歐錫富說,2020年英國脫歐,英國政府迫切需要爲自家的產業尋找訂單,加上香港的反送中事件,英中關係持續探底,讓英國與臺灣搭上線,破除了中國長年的政治干擾,協助臺灣終於造出自己的潛艦。

但達成「海鯤號」亮相的里程碑之後,荷系、英系代理商之間的爭執也隨之浮上臺面。海軍前顧問郭璽代表的GL公司,就是英系代理商,前海軍艦長黃徵輝及立委馬文君,則是荷系代理商的代表人物,兩造間你來我往的互撕,也讓這項得之不易的國防自主里程碑,因此失焦。

(本文出自2023.10.12《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