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央企人,擠不進“縣城婆羅門”
最近突然流行一個詞:“縣城婆羅門”,初看讓人不知所以,略加琢磨,簡直拍案叫絕的那種,將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濃縮在五個字裡,概括得精妙而生動。
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的最高等級,你可以簡單地把它理解爲“貴族”,
它不僅是一種階級、身份的象徵,還包含着特權、文化和信仰的傳承,比如,婆羅門女子與低種姓男子之間是相互不通婚的,這樣才能保證階層的純潔性。
圖:百度*混知漫畫知識點
縣城婆羅門,大致由“官”、“商”兩個羣體組成:
其中“官”佔據絕對支配地位。P.S.在縣城老百姓的定義中,只要是體制內工作就能納入這個羣體;
至於“商”,一般的小商小販小公司顯然不在其列,小*書上有人定義“納稅前十的企業主”才能夠得着縣城婆羅門的門檻。顯然,除非你特別有錢,否則在老家人眼裡,也敵不過“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至於國央企,介於體制內外,不“官”不“商”,不上不下,似乎略顯尷尬。
縣城婆羅門,體制內外不通婚
伴隨“縣城婆羅門”一同熱起來的,還有一個詞:體制內外不通婚。
體制內找體制內,似乎已經成了廣大三四線城市婚戀市場一個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前有“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後有“體制內外不通婚”,體制內外似乎形成了一道無形的壁,各自只在各自的圈子內通婚、繁衍、對話。
而國央企這個介於體制內外的羣體,也許勉強能位列“剎帝利”,但擠入婆羅門的圈子,還是有點勉強。
舉個栗子,我一表弟,家鄉地級市公務員一枚,大齡剩男,他相親過的對象分別有:稅務局公務員*2、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公務員*1、公安局警花、三甲醫院護士、大專老師、高中教師...獨獨沒有國央企女員工。
曾經有一位中間人想要給我弟和一位三代都在當地一家大型國企工作的女員工牽線,我弟媽媽說:“我希望兒子找個工作好的”。
縣城婆羅門的“資源價值”,國央企人給不了
每到過年回老家,就有一大波“小鎮做題家”破防。
今年就有一位深圳的騰訊員工發帖,說自己年薪150萬,住着1500萬的房子,結果同學聚會上坐主位的竟然是二本畢業的副鎮長,而自己的排序僅在第16名!
讀了點書拿了高薪就自認爲應該“高人一等”的小鎮做題家自然是可笑的淺薄的,但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公務員在老家的崇高地位,畢竟,他們能帶給大家實實在在的實惠:
讀書,打個招呼;
就醫,找個熟人;
找工作,批個條子;
開證明,打個電話...
而國央企人,除非到了高層,否則,縣城婆羅門這種資源價值,他們自然也是給不了的。同學聚會飯局上的地位排序,大概也只能排在第16名開外了。
畢竟,深圳的豪宅雖然不能分給同學們住,但大廠員工還是實打實地賺到了大多數人一輩子賺不到的銀子。
“祖孫三代菸草人的守望”,不是所有的國央企,都叫“菸草”
前段時間還有一件事情引起熱議,那就是河南日報刊登的《三代菸草人的傳承與守望》,原本是想樹典型、歌頌先進事蹟,沒想到卻翻車了,直接被罵上了熱搜。
菸草這樣的單位,地位在家鄉小城當然不亞於公務員,畢竟人家待遇高、福利好、穩如泰山。
但並不是所有國央企,都叫“菸草”。
絕大多數人的老家,產業不發達,新興熱門行業的國央企未進入,本地國企多數集中在製造、基建、能源開採等傳統行業,既不光鮮也不亮麗更不高薪,離“縣城婆羅門”的要求,自然還差了那麼一口氣兒。
當然,甭管“縣城婆羅門”,還是“都市首陀羅”,都只是大家的一種調侃,背後隱藏着的,是老家人情社會的價值標準與社會規則。
其實哪裡沒有婆羅門,只不過大城市的婆羅門,深宅大院,你根本沒機會接觸而已。
但大城市由於產業發達、機會多,所以外溢出來的資源也相對較多,比地方小、蛋糕小、人員流動性小的老家還是顯得要公平許多,
所以纔會有“望族留家鄉、家貧走四方”一說。
《月亮與六便士》裡說:“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縣城婆羅門也好,都市首陀羅也罷,都是外界加諸我們身上的歸類與想象。
歸根到底,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生活裡,只要內心圓滿自洽,
過好自己的人生,便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