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海戰役不是《路透》想像的樣子(羅慶生)

1架雙座版殲-20戰機據說出現在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試飛場上,顛覆世人對於未來戰爭的想像。(圖/網路)

戰神是個變幻莫測、性情怪異的神祇,經常以人們想像不到的面貌出現。目前臺海緊張,各方關切,分析報導很多,《路透》最近發表的6階段中國攻臺想定引發國際關注,但未來如果真有臺海戰役,或將不是你想像的樣子。我們先從一篇報導談起。

據報導中國大陸的殲-20雙座機已經首飛,雖然未經官方證實,但網路上流傳影片顯示滑行畫面,即便尚未首飛,首飛也不遠。這款傳說型號爲殲-20S的戰鬥機是全球第一款雙座五代機(早期劃分法爲第四代),美國的F-20、F-35,俄羅斯的Su-57都沒有雙座機的設計。

這款雙座機的功能到底是什麼,不確定,只確定不是什麼。殲-20總設計師楊偉在今年珠海航展時已強調不是教練機。既然不是教練機,殲-20S駕駛之外的另一位飛行員,就是負責操控作戰系統的武器官。最合理的推論是操作無人機。果真如此,就可能是一款「改變規則」的武器,將改變未來的作戰模式,影響深遠,不是「加個座位」那麼簡單。

將軍是打上一次的戰爭

在分析殲-20S的戰略意義前,先提一下《路透》最近發表的6階段中國攻臺想定。這個想定號稱由多名臺灣、美國、澳洲和日本的軍事專家、現役或退役軍官共同推演出來,由封鎖馬祖開始,再到入侵金門、限制通關、全面封鎖、飛彈攻擊、最後全面侵臺,引起美、日、澳出兵協防颱灣,爆發東亞大戰。

想定就是寫劇本(這是真的,英文兩者是同個單字),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所以想定不是預測,只是提供讀者多方面可能性發展的觀察。好的想定是多維度的,也就是2個、4個或8個,然後說明到底是那一個(或2個、3個)變項促成事件往不同的方向發展。《路透》只提供一個,也沒說明變項。當然作爲媒體而不是智庫,不需要那麼專業,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這想定真正的問題,是以二戰時的「太平洋戰爭」模式推演戰爭,這比國防部臺海防衛作戰想定的「波斯灣戰爭」模式還要落伍。國防部想定一開始就是共軍飛彈攻擊,所以「戰力防護」纔會成爲臺海防衛作戰的第一步。《路透》這想定政治性比專業性高,似乎刻意推演成東亞大戰來警告世人。共軍如果真打臺灣,不會那麼復古地一個島、一個島攻佔,給美軍印太司令部集結日、澳聯軍的時間。現在戰爭節奏非常快,未來更快。

臺海戰役是未來式,所以真正的戰略專業,會關切未來的作戰模式。武器發展日新月異,如何發揮戰力將決定戰爭勝負。著名英國軍事史學者李德哈特在二戰結束後訪談多位德國將領,編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一書,爲權威之作。他總結二戰法軍爲什麼會敗得那麼慘,感慨的說:將軍是在打上一次的戰爭。

怎麼說?法國獲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法軍也成爲全球軍隊的典範,大家建軍都參考法軍,唯有德軍沒有。當時各國都在發展新武器:號稱陸戰之王的戰車。德軍以集中使用原則,將戰車集中編成裝甲師,再集中裝甲師編成裝甲軍,再集中裝甲軍編成裝甲兵團,最後發展出以裝甲矛頭撕裂敵軍防線的「閃擊戰」理論。法軍則依據一戰經驗,堅持步兵傳統,將戰車配給各個步兵師。所以戰車總量雖然雙方差不多,但戰場上卻看到滿山遍野的德軍戰車,一路摧毀一個接一個的法軍步兵師,成爲法軍慘敗主因。

1991年波斯灣戰爭,這是人類進入「數位時代」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大家都在看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如何對陣有8年兩伊戰爭經驗、號稱百萬雄師的伊拉克大軍。1月17日美軍一聲令下,數以千計的各式飛彈呼嘯而去,摧毀了伊拉克防空系統後接着日夜空襲,伊軍戰力全毀。陸戰開始100小時,戰爭結束。聯軍以378人死亡(而且死於友軍炮火意外的比戰死還多)的代價,換來伊軍傷亡10餘萬人的驚人戰果。這就是「波斯灣戰爭」模式。國軍基於料敵從寬原則,判斷共軍攻臺也可能在戰爭初起的第一時間,即以各式飛彈對國軍基地發動飽和攻擊,所以纔會那麼重視「戰力防護」,以確保在第一擊後,仍有足夠的制空、制海與反登陸戰力。

問題是,未來臺海戰役真的會這麼打嗎?波斯灣戰爭雖然是第一場「數位時代」的戰爭,卻不是兩個數位化部隊間的交鋒,而是數位化部隊打工業化部隊,戰力有「代差」,纔會有驚人戰果。就如同鴉片戰爭,英國的工業化部隊打清朝的農業化部隊,打得那麼摧枯拉朽。至於兩個數位化部隊間的戰爭將怎麼打?不知道,因爲沒打過。不過可以確定是,電腦晶片隨着摩爾定律功能快速增加,數位化武器的戰力提升也非常快速。如果只有打上一場戰爭的準備,不能掌握未來作戰模式,很可能是輸家。

無人機的作戰模式

中國研發殲-20S的戰略意義,就是新作戰模式正在發展的表徵。美國F-22、F-35都不能改裝成雙座機,不是沒那個技術,而是因爲機內空間已經塞滿,沒有地方可以再塞個座位。硬要改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款新戰機。殲20能改雙座,應該是研發定型時就已經有這個構想。殲20最初面世,各方就對它機身那麼長感到困惑。F-22長18.92公尺,F-35更只有15.4公尺。殲20卻長21.2,足足比F-22多了2.28公尺,顯得異常笨重。當時有分析認爲是中國的技術不夠好纔不如美國隱形戰機輕巧,現在看來或許是深謀遠慮。

沒有第二個座位讓武器官上機,美軍的解決之道就是研發人工智慧(AI),讓AI操作無人機。稱爲Skyborg的AI研發順利,已經成功的操作過幾款無人機,未來可以駕駛忠誠僚機,搭配F-22與F-35的執行任務,或者作爲美國研發中的「下一代制空戰機」(NGAD)的標準配備。

不過單機無人機還不是改變規則的武器系統,可能改變作戰模式的是無人機集羣技術。原理類似無人直升機表演,數十架甚至上百架無人直升機在天空變換隊形,排出圖型或字幕,而只要一部電腦操作即可。將操控的AI用到定翼機上再軍事化,就成爲無人機蜂羣。無人機價格比飛彈便宜許多,以大數量攻擊可以癱瘓防空系統。想像一下,如果一架隱形戰機透過集羣技術指揮十數架無人機,對目標發動自殺式攻擊,將是什麼場面?如果採集中使用原則,十數架隱形戰機指揮數百架自殺無人機,又將是什麼場面?美國有GPS,中國有北斗,透過導航系統導引,精準不成問題。

美、中都在發展無人機集羣技術,美國有女武神(XQ-58),中國有飛鴻(FH)-97。Skyborg也將進行指揮多架無人機飛行的實驗。雙方都大力投入研發,無人機作戰技術將愈來愈成熟。

因此,未來如果真有臺海戰役,從這些新武器的發展來看,不會是《路透》編劇的「太平洋戰爭」模式,也可能不是國防部想定的「波斯灣戰爭」模式,而是一個無人機爲前導的戰爭。

但是再進一步分析,中國研發這些先進武器:殲-20S、各式無人機、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003航母、055萬噸驅逐艦、096飛彈核潛艦…,難道是用來打臺灣的嗎?顯然不是,因爲殺雞用不到牛刀。合理推論解放軍的假想敵已經不是國軍,而是美軍。這也就是說,未來如果真有臺海戰役,或許不是中國內戰或臺灣獨立戰爭,而是美中爭霸戰。這就要看「中美終須一戰」與「武統臺灣」,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哪個分量比較重了。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