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應對2027臺海危機 日本有招?(黃惠華)

日本政府官員表示,未來5年間,日本將展開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建軍,以嚇阻北京2027年在東亞啓戰。(新華社)

日本政府考慮增加防衛費用從2023年度防衛費約6兆至7兆日圓,之後逐年增加1兆日圓左右,目標2027年達到10兆日圓(約臺幣2.17兆)。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日本與中國的微妙外交關係、以及經濟依存度,日本不大可能承諾直接參與保衛臺灣,但日本離島距離臺灣最近不過150公里,很可能被捲入衝突,日本不得不與一個軍費是其4倍的國家對抗」。

2027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對中共來說是21大、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百年與共軍現代化路線圖的一個分界點,更是外界研判共軍攻打臺灣的一年。在時間序列上,日本未雨綢繆,規劃未來五年預算及擴軍計劃,年底還將更新《國家安全戰略》、《國防計劃綱要》、下一個五年軍事發展計劃等基本文件,其中提升沿海飛彈防禦系統,強化海上安全,尤其是武器AI化,是日本發展不對稱抗中戰略的重點。

無論是增加預算還是修改戰略文件,都有平衡區域軍力的戰略考量。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表示,「既有的秩序受到嚴重的挑戰,目前正進入新的危機時代,國際社會正面臨戰後最大的試煉,日本有必要徹底強化國防能力」。岸田政府五年內增加日圓10兆(臺幣約2.17兆元)預算,其重點在採購與研發先進武器上。日本與英國聯合研發第六代F-X戰鬥機、研發能夠擊落敵方高超音速飛彈的電磁炮技術、12式陸基反艦飛彈等。

值得注意的是12式反艦飛彈,這是日本三菱電機公司研製武器,2022年6月「太平洋兩棲領導人研討會」,安排各國出席人員參觀美日多項國防裝備,其中日本在會中展示12式陸基反艦,臺灣軍方受邀出席觀摩。自從2014年4月安倍政府提出武器出口新原則,透過放寬武器出口,以強化與盟國的安保合作關係及促進國內軍工業發展。無論是辦展,或是針對各國買家舉行研討會議,都是展現日製武器性能及推銷武器的場合。在美日同盟基礎之下,臺灣可以爭取美日軍工產業鏈一環,這是美日檯安全合作的領域之一。

岸田想要改變對中路線 不容易

外界總是認爲岸田對中國立場不如安倍強硬,尤其是外務大臣林芳正態度傾向在日本、中國與臺灣之間取得平衡,想要改善中日關係,恢復正常對話與接觸,好處是有助於風險管理。

無論日本外交、防衛政策,是由美國的立場決定的,日本外交政策與防衛政策只有「美國派」,凸顯出日本對中政策,沒有獨立發展的空間,缺乏深謀遠慮的中國戰略,因爲美國左右着日本對中國戰略制衡與遏制路線,岸田政府想要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採取平衡策略,恐怕不容易。

中日衝突、中國威脅論,一直是日本政府推動自衛隊軍事化改革的重要助力,對於爭取民意支持,是有實質效益。日本把烏俄衝突當作臺海衝突看待,根據2022年2月日經新聞民意調查顯示,「77%的受訪者擔心烏克蘭危機對臺灣周邊局勢產生影響」,臺海威脅感知,顯然深植日本人心中,已經有既定的印象。

一個國家面對惡化的安全局勢,需要更多預算提高防禦能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示要讓防衛預算達到GDP的2%。但是2023年只有突破1%仍然相當保守。無論是,臺灣有事或者離島防衛,日本政府需要提出更具體防衛計劃,否則無法說服民衆支持修憲、調高防衛預算。

以美日同盟爲核心 強化其他盟友戰略合作

2022年10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會晤,並且簽署新的雙邊安全合作宣言與新的安全協議,這項協議特別是針對中國在海上的擴張。

日本奉行的是完全防禦政策,自衛隊沒有完全的行動能力,日本的安全戰略核心,系以美日同盟爲核心,建構多邊到雙邊的跨區合作機制。日本與許多國家或者組織結盟,簽署了雙邊協議,例如相互准入的協議、外交國防2+2會議等等,這些安全合作機制可以彌補自衛隊的行動不足,對日本安全防衛幫助比較大,此外也有安全利益,例如軍售的利益包裝在裡面。

但是,相對於想要依靠日本或者美日同盟提供安全保護傘的國家,必須認清日本自衛隊行動能力不足問題,除非憲法修正案通過,否則日本提供的安全保護仍然有限。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