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容錯機制大探索 廣東也來了!

《科創板日報》8月13日訊(記者 敖瑾) 經濟大省廣東進入國資容錯機制“鬆綁”。

近日,《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下稱《條例》)正式發佈,其中,有關國資投資基金的容錯機制引發市場熱議。

《條例》在第五章有關科技金融的部分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爲創新主體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鼓勵設立常存續期限的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對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期和退出期設置不同考覈指標,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爲主要考覈指標;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動完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退出機制,支持設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等。

在後續發佈的官方解讀還提到,科技金融是廣東省科技創新的特色,但也存在着政府引導基金對早期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不夠顯著,創業投資機構對早期科技成果轉化和初創期企業支持力度尚有不足,金融機構產品供給和服務難以匹配處於不同週期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條例》發佈後,多家廣東投資機構的合夥人都在朋友圈轉發了《條例》相關的解讀,不少投資人也在各大羣中對相關國資投資基金容錯機制的內容展開了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深創投對被投項目發起回購訴訟一事,所引發的風險投資對風險容忍度討論熱度仍未完全消退,再疊加IPO退出難的現狀,《條例》提及的國資容錯機制就有了更大的討論空間。

澳銀資本副董事長鬍豔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儘管廣東不算是首個探索國資容錯機制的省份,“**但仍是較早發現一級市場當前面臨國資退出問題的地方政府,有心想釋放積極信號改善市場。

胡豔認爲,**當前國資成爲資金主力,各地都在發規模達百億千億的引導基金,地方國資、國企也在積極參與投資拉動、助力地區經濟活力,但風險投資畢竟不是固收產品,拿固收邏輯要求風險投資機構兌現絕對的本金和收益,而且沒有什麼時間商量空間,這可能會導致‘擠兌’,並最終傳導到實體經濟創業端口。”

其實,近期,多地都在探索國資容錯率相關的機制。

今年5月,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發佈《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在引導基金的監督和績效評價中,明確提出免責條款細則。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髮布管理辦法,也將盡職免責明確寫在了管理辦法中,並列出四大免責情況。

而在政府引導基金層面,各地早前就已經設置了一定的虧損容忍度。在《科創板日報》此前的調研採訪中,深圳天使母基金方面曾表示,在考覈子基金時,設置了70%的容忍度,“讓子基金能夠合理地應對市場的變化。”

此外,較早開始探索政府引導基金的安徽,當地一隻百億元規模母基金的副總裁曾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專業化運作以及容錯機制是安徽政府引導基金取得成效的兩個關鍵點。

據其介紹,安徽的政府引導基金設置了50%的容錯率,“只要流程完善,沒有其他太大的問題,是允許有50%失敗的,這對營造一個相對寬容的投資環境起到很大的作用。”

7月25日,成都高新區對各類投資基金明確了虧損容忍的尺度,“種子、天使、創投、產投、併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容虧率從80%到30%進行設置,市場化基金的容虧率設置爲20%,**建立了全國範圍內容忍度較高的容虧尺度,爲國有企業鬆綁賦能。”

而在今年6月發佈的國辦“創投17條”,國資的容錯和免責機制也被重點提及,分別從國資當LP和GP的角度明確指出:“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覈、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健全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體制和盡職合規責任豁免機制,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週期進行考覈”。

可以看到,在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成爲科創金融賦能的資金主力的當下,各監管層面都在探索更適應當前環境和形勢變化的機制,更大程度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的撬動作用。

胡豔進一步稱,當前,創投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各自的難處,國資怕追責,事事追得緊;機構則擔心LP回購壓力,不斷去執行;被投企業則可能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各端口都在面臨適得其反的怪現象。

“風險投資行業不應失去它本該有的彈性,資金性質決定彈性空間,如果一味地只是把招商引資作爲風險投資的首要目標,行業未來或難有較好預期,我們需要尊重風險投資的本質規律。”胡豔如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