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奧匈帝國給兩岸政府的啓示(王義雄)

前副總統連戰近日出版回憶錄,其中提到過去曾建議前總統馬英九與對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但未獲採納。馬受訪解釋,那倒不是(指連的說法),因爲要籤和平協議的話,可能要花的功夫比較多,不如先簽一些與民生有關的協議。(周志豪攝)

前副總統連戰最近出版回憶錄,書中提到,前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競選連任前,曾拋出未來可以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主張,但後來不了了之,不知是否受到美國的壓力。連戰提起這一段過去的往事,讓許多人懷念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熱烈交流一片和平繁榮景象,如今政府執政6年多來,卻將臺灣一步步推向戰爭邊緣,如何化解兩岸在政治上的歧見亟待兩岸聰明睿智的領導人共同思考,若是能參考19世紀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合併歷史,未嘗不是解決當今臺海危機的良策之一。

大陸與臺灣隔着臺灣海峽分裂至今,大陸渴望臺灣早日成爲民族的一家人,而臺灣主流民意是希望「維持現狀」,大陸有無思考臺灣的民意爲何有此想法,有無思考如何化解的對策,大陸應摒棄強者的姿態,大吃小的統一臺灣,而應以對等給臺灣有尊嚴且向臺灣釋出善意,以解除決兩岸對峙。大陸想統一臺灣,不管是以和平的方式或以武力統一這都不是對等,會讓臺灣沒有尊嚴的感覺被統一,中華民國消失。但如果雙方不談統一,而以公司法上公司合併的原理,協商大陸與臺灣的合併,也許會給臺灣人民有對等的感覺,若再給臺灣一些溫暖與善意,也許臺灣會感覺有尊嚴且樂於與大陸商討合併的問題。

大陸應回想當初曾將臺灣作爲棄子,丟棄給日本,今日大陸已強大了,不應該強制壓迫性的統一臺灣,如果大陸是臺灣,會有何感想?大陸應展現溫暖而有尊嚴的讓臺灣早日迴歸大陸懷抱,這纔是真正歡迎棄子回家之道。

在歷史上有奧地利與匈牙利合併爲奧匈帝國,及埃及與利比亞短暫合併的例子,統一與合併結果都是兩者合而爲一,但統一在語意上會有讓人大統小、強統弱的感覺,強者存弱者消失,而合併在語意上兩者是對等的,兩個個體合併爲新個體,舊個體消失,新個體成立。

西元 1866 ~1867 年普奧戰爭後,奧皇與匈牙利妥協,在西元 1867 年合併成奧匈帝國。其國內憲法明確的把奧地利和匈牙利定義爲兩個平等的政治實體,國際社會上會視奧匈爲同一國,兩國的地方政府在立法、司法、行政、海關、財政等領域上均享有近乎獨立的自治權,唯獨外交和國防這項事務需要統一上交給中央政府管理。奧匈帝國屬於19~20世紀的列強之一,超越了當時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

臺灣與大陸若能參考奧匈帝國由奧地利與匈牙利合併的例子,雙方不談統一而是協商合併,雙方在對等、尊嚴、友善的基礎下,以類似公司法的精神商討合併,既不採用原有國號國旗,重新訂出國號,並給予臺灣享有高度自治,就像奧匈帝國合併的精神,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多項領域上享有近乎獨立的自治權,可能比較可以讓多數的臺灣人民接受。當然,這樣的構想雖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卻給雙方建立一個可以對談的機會與議題,期盼政府可以邀集各界召開國是會議,儘速對兩岸的緊張情勢廣邀可行的政策方案,給兩岸一個不衝突、不流血的和平盛世,這纔是世界之幸、華人之福。

(作者爲前立法委員、「兩岸和平公投」發起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