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文化奧運砸兩億 又是賴政府的大內宣(丘智賢)

文化奧運臺灣館在巴黎開幕,吸引非常多民衆參加。(文化部提供)

賴清德在臉書上宣稱,臺灣在巴黎的「文化奧運」,茄芷袋、辦桌這些道地臺灣味,「征服全世界的味蕾和視覺」,臉書一發,民進黨公職人員與支持者紛紛點贊留言,看起來好不熱鬧。

文化是人類生活與思想的積累,不是拿着刀槍戈矛,賴清德用征服一詞,跟文化格格不入,打開巴黎奧運官網,「文化奧運」也是主題活動之一,但不僅國際媒體幾乎未見報導,推特、YouTube上,也幾乎只見外交部相關帳號發文數篇,外交部臺灣評論稱現場觀衆有4千人,但這篇貼文的觀看數還不到1千,反倒在國內媒體上,描述現場外國友人「排隊、搶拿、揮汗看錶演」新聞琳瑯滿目,讓人不禁想問,這不就是賴清德主導下的選舉大內宣嗎?

賴政府派出政治立場鮮明的文化部副部長王時思,前往巴黎坐鎮,主持這場活動,王時思身爲中華民國官員,致詞時對於美國前總統川普要收保護費的說法,不敢有一言批評。根據文化部預算顯示,巴黎文化奧運屬於「以文化內容爲外交軟實力推動」計劃當中的重點,該計劃共編列了新臺幣2億元,爲了完成「文化爲體,外交爲用」的說法,翠玉白菜等故宮國寶既可以不計風險送出國展覽,巴黎的文化奧運當然也是政治秀場,本來就不具備文化專業的王時思,上任後最重視的,竟然是文化要在戰爭時鼓舞士氣,她說「恐怕從戰爭最前線到大後方都有文化的存在,我們要全力準備。」這樣一位官員主導着文化事業的發展,除了政治掛帥,還能有何期待?

那麼,既然擲下如此巨資,怎麼定義所謂的臺灣文化呢?在民進黨不遺餘力切斷文化脈絡下,觀衆當然不會知道,藍白拖其實最早源於臺灣光復後,聯勤兵工廠讓臺灣民衆得以穿上鞋子,免於赤足的軍方產品,如果日據時代那樣富足,怎麼鞋子也非普及品呢?而電子花車的前身,其實是閩粵祭祀時爲崇敬神明所精心製作的藝閣,不過既然閩南語都要改成臺灣台語纔算政治正確,藍白拖、電子花車當然也必須像是從花果山憑空跳出的孫悟空一樣,才能顯示出臺灣的文化自信。

花了2億元推出的舞臺上,無非而是呈現政治正確的所謂臺灣文化,於是,曾在總統府席地而坐,隨心而躺的「變裝皇后」又一次成了到巴黎展現臺灣之光的代表,只要敢下標題,這是打破傳統,加上幾篇駐臺外媒臺灣籍記者的報導,彷彿就已經征服了全世界,說到底,還是爲了選票考量,只要跟中國文化沾上邊的,當然不可登臺,不好宣傳,勸君莫問,爲何舞臺上,就不能出現國劇、崑曲呢?

曾說要洗滌人心的賴清德,正在實實在在,認認真真的推動這項工程,巴黎奧運的文化奧運,正是其中之一,翻開文化部的預算書,隨處可見要用文化推動臺獨之意,近期即將播出的「聽海涌」,海報毫不遮掩日本皇民化運動口吻,毫不避諱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義戰性質的質疑否定;「零日攻擊」既然是由蔡英文助選賴清德影片「在路上」導演羅景壬等擔綱,那當然更是要抗中保臺,政治正確,賴清德每天想要提醒,兩岸關係不可能好,戰爭的催命符正在倒數計時中,如果你不相信,最好早日改變想法。

當文化部成了賴清德競選連任的宣傳部,補助動輒上億,當文化被定義爲戰爭的副產品,當在野黨對此也看來默認接受,當文化資源分配也成爲綁定特定藝文人士與團體的利器,我們看到的都是選舉廣告,與舞臺上大大閃爍的文化兩字,毫不相關,人心都洗滌了,選舉還選不贏嗎?(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