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親中疑美才是臺灣務實的出路(陳少甫)

中美關係對立。(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美激烈對抗的框架下,臺灣的現實處境艱難,2024總統大選,將會決定臺灣2350萬人的命運和前途。民進黨已決心走所謂抗中保臺的路線,從選舉策略來說,即使把口號改成抗共保臺,但兩岸走向對抗的趨勢與格局,並不會改變。

面對中美兩強長期博弈的時代背景,同時嚴肅看待中國實現並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臺灣面對戰爭與和平的前景,不應該也不再是藍綠政客爲了自身利益,渲染恐懼的虛假議題,而是臺灣人民必須勇敢面對的現實處境。

臺灣想置身事外已無可能,再想兩面討好已無空間;臺灣藍綠菁英和民衆,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民進黨已選擇緊抱美國大腿,藍營菁英沒理由繼續心存僥倖;面對地緣政治的現實,以及臺灣同胞的福祉,藍營菁英必須做出選擇。

美國霸權式微,不僅客觀上已不具備條件圍堵中國,即使美國拉攏盟友繼續壓制中國,臺灣在美國的國家利益驅動下,無論如何都只能變成砲灰。臺灣很小,沒有條件配合美國玩強權博弈的政治遊戲,臺灣必須勇敢開闢新的道路。

藍營菁英長年親美,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爲例,朱立倫與美國交往合作的程度和深度,從政以來遠比蔡英文更爲徹底。朱立倫並不重要。藍營菁英該捫心自問的是,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歷史關鍵時刻,是否要和民進黨比賽誰更親美?

北京雖然不是美國與西方模式的民主政體,但臺灣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在中美衝突的大時代,究竟要選擇和美國站在一起?還是與中國站在一起?如今國民黨和藍營菁英,既想要獲得和平,又想學民進黨討好美國,這種自相矛盾和精神分裂的政治立場,既不能獲得臺灣人的認同,也不能與北京共謀和平繁榮。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藍營菁英要保持清醒,爲了臺灣2350萬人的命運和前途,即使主流民意因輿論宣傳而反中反共,或因長期親美和接受美式教育的成長過程,把親美反中或親美反共視爲理所當然,都該承認親美不再是正確的選項。

藍營菁英必須勇敢承擔社會責任。藍綠本質差異在於面對中國的態度,因此偏離親中的路線,國民黨就和民進黨沒有根本性的差異。臺灣應該走的不是親美反中或親美反共的道路,而該堅持親中疑美的路線。中共是中國大陸的執政黨,反共即是反中,絕無可能讓臺灣獲得和平。國民黨政客若只想諂媚主流民意,爲取得政權和權力財富,而選擇親美反共,將站在兩岸歷史錯誤的一邊。

臺灣的處境艱難,民衆在面對現實的過程,難免會感到痛苦。但是,臺灣人有必要重新認識中共、中國和世界,重新建立中國認同,臺灣必須回到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框架。親中疑美才是臺灣2350萬人真正得以安身立命的務實出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