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到底危險不危險?(雁默)

王毅與蘇利文會晤持續逾8小時,陸美官方未來將更多接觸?圖爲中美維也納會晤現場。(大陸外交部)

一個最明瞭的現實是,美國逼臺灣搞「全民動員」,連警察都要學習城鎮戰技,對此,我們應該覺悟,危險的陰霾只會愈來愈厚,而不是相反。

再者,決定戰爭與否,也不完全掌握在北京手裡,臺美兩方也都有將事態滑入最糟境地的可能。而美國,按歷史經驗,就是最大概率的肇事者。

三者,大陸方面的對臺政策,臺灣不可能知根知底,更何況一切都在動態變化,專注於其表述的細微差別,意義並不大。馬英九到大陸高唱和平,蔡英文在加州備受冷遇,並未阻止第二次圍臺軍演,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換言之,政策表述與現實之間,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說到底,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對峙纔是關鍵,而雙方於此已無可能達成共識,除非,美方決意要將臺灣交易出去。至於,屆時是誰「認賠殺出」,現在還說不準。

在臺灣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問題出在中美已喪失了信任基礎,沒有信任,就談不上共識,也不會有什麼絕對可靠的「護欄」。

去年,湯瑪斯‧佛裡曼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主旨就在談信任。只是,該文用一種溫文的筆法,將讀者引導至「中國如何失去美國」的思維軌道,形同尖酸抨擊「中國失信於美國」,實在令人啞然失笑。民主黨人的僞善與雙標,佛裡曼堪稱翹楚。

簡單說,佛裡曼認爲,中國噁心到跨國美企了,因而失去在美國境內最有力的遊說團體,讓好戰的那些美國人得以張牙舞爪。

此外,中國民族主義的復興,激進的外交政策,以及對外國先進技術的選擇性阻擋等等,揮霍光了美國對中國的信任基礎。

今年,佛裡曼再度強調信任,並盛讚臺積電做生意的秘訣,正在於取得商業夥伴的信任,以此抨擊中國的不可信,說得好像美國是中美關係惡化的被動一方與受害者。

信任?世界範圍內掀起的「去美元化」風潮,難道不是各國對美國失去信任的最佳範例?美元如此強勢,卻引發愈來愈多國家涉險去美元化,這是華盛頓屢屢將美元武器化的當然後果,而現在益發醒目的笑話是 —— 美國可信。

信譽(Credibility),一家值得尊敬的美媒(Fair observer ),對這詞彙做了深刻的解釋:信譽,表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意圖的真誠程度所具有的信念水平,基於該人行爲的一致性,或者在明顯不一致的情況下,對其欺負他人的能力,所展現的「尊敬」。

美國的「信譽」,打自一開始就有「不服?信不信我揍你」的成分,各國對美國欺負他國的能力始終展現了「尊敬」,而在冷戰結束後,此成分快速擴增,直到「阿富汗撤軍」與「俄烏衝突」,美國土匪式的劫財行爲,終於讓愈來愈多國家被嚇到「去美元化」。

重點是,美國打人的時候,還正義凜然,道貌岸然,甚至反誣被揍的人是因其「不可信」而捱揍。

佛裡曼的成名思想是「世界是平的」,意指世界人羣在全球化時代,相互連結,相互依賴,關係變得更密切的狀態。然而,保護主義興起,「去全球化」思想在西方蔓延,肇事者正是佛裡曼所粉飾的美國。

現在,世界是尖的,全球供應鏈正在虛假的危機感中處處斷鏈,以接軌美國的「友岸外包」新規則,非「友岸」的企業會被捅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臺美關係「堅若磐石」,但臺灣不是美國所界定的「友岸」。因而,臺灣對美國的信任也在崩潰中,現在只有執政的極端政黨與其支持者還跪着。

在臺灣問題上,美國信譽的崩塌,來自於心口不一,而且華盛頓還不止用「一中政策不變」騙北京,連臺灣也一起騙。不但騙,還振振有詞,一方面盛讚臺積電,另一方面又說臺積電不可依賴,甚至揚言炸燬臺積電,搞到乖媳婦也忍不住求爸爸「別說了」。

臺灣的危險,在於美國的「信譽」仍爲臺灣政客所深深畏懼,總統大選前得去華盛頓「面聖」,主張兩岸和平的同時,還不忘看美國臉色,主要產業被美國掏空還得大聲叫好。

另一方面,最近韓國與菲律賓的傻愣轉向,大大激勵了華盛頓的好戰分子,認爲第一島鏈的圍堵與威懾還很有前景。有尹錫悅與小馬可仕的前例在,華盛頓斷無可能在明年臺灣總統大選上支持國民黨。除非民進黨大概率敗選,纔會轉頭嚴厲規範國民黨必須加碼親美。

因此,中美關係已無可能回到從前,新一輪的博弈,是將臺灣放在第一順位的彼此較勁,雙方的讓步空間都極小,以致對北京而言,解決臺灣問題有其急迫性;對華盛頓而言,掏空臺灣與武裝臺灣也有其急迫性。

臺灣內部,大有主張「兩岸打不起來」的論調,然而,戰爭只是「危險」的主要表徵,無論各方如何界定「危險」,都無法否認在臺灣問題被中美視爲急務的當下,局勢的劇烈變化已無法避免,在因應變化的過程中,處處是危險。

而世界是尖的,臺灣註定是「被捅」的那一方,各界應警示自身的僥倖心態,別被表象所惑。(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